视之不见章第十四
【原文诵读】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日希;搏之不得,名日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为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为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释义悟道】此章是至道不可以色声力求之也。
道本无见,不可以色求;道本无闻,不可以声求;道本无得,不可以力求。道之渺矣,岂能见乎,惟夷,夷然自见;道之奥也,岂能闻乎,惟希,希然自闻;道之玄矣,岂能得乎,惟微,微然自得。
此三者合于天而全于人,不可诘之而穷其理,见、闻、得之于内。精一而见,气一而闻,神一而得,方为混一。其上皎,瞻之莫知其高;其下昧,俯之莫知其渊。言其难见难闻难得之道,上达于天,下达于地,中合于人。
要体此理,究其奥,通其玄,会其无中之有,三家合混之初体,如痴中痴、醉中醉,方能见能闻复能得,绳绳然而专心精至,不落顽空,才有真象出现,是为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本真一出,聚则成气,散则成气,奚有实状实象。
故此不著若是,方为恍惚,到杳杳然,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玄不知其玄,道不知其道,强名不见不闻不事,故曰夷、希、微耳。
古之道者,以身、德、心合天,三者既合,是为真道。今之人口虽言而身未体也,即使体,亦不过劳其心意而苦其形,是谓执古之道以御今有。
倘或苟能知古人,体元始之初以修身,乃可见、闻、得道,是谓修道之纲纪。能时时如此,刻刻体此,方能体天之清,如日之升,如月之恒,如松柏之茂,如南山之寿。如此无疆之道,何不如此而黾勉行之乎?
道,在不动不行、不言不目、不耳、不心、不意、不息、不知;知内寻知,息内寻息,意内寻意,心内寻心,耳内寻耳,目内寻目,言内寻言,行内寻行,动内寻动,苟如是,皆可上冲矣。
道德经究竟是一本修真的道家秘籍,还是教我们如何修身治国的哲学经典?换个角度且看吕祖为您逐句解读容易被忽略的道家文化密码。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