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虚极,守静笃,这是道家中修行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人们不理解其中的含义或者是认为人为什么要进入静的状态。因为在道家看来只有在静的状态下才能气入丹田,才能达到修行的目的,否则就只能达到气入筋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为了达到入静的目的,经过很多年的发展,道家中虽然很多的门派,但都也仅是以两大入静的方式来修行,一个是通过以睡入静,一个是以坐入静。孰优孰劣,这里就将它们两者之间的秘密解开,让大家明白哪一种方法更加适合你。
“睡功”的全称叫做蛰龙睡丹功。真正的根源可能查遍古籍也是难觅其根本,它是从更加久远的历史传承下来,我们熟知中这方面的世外高人就是陈抟老祖,更是传闻他曾经一睡500年,醒来之后就已经证得果位,这其中可能有夸大的嫌疑,但是却从另一方面表达出来睡功的作用。
它的根源是根据人一天中睡眠而总结出来。因为人在一天的辛苦劳作中会产生疲惫感,所以需要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通过休息来修复身体,否则就容易导致身体出现阴阳不平衡的状态从而产生不适。更有人因为无法承受打坐所带来的疼痛,于是一些道就钻研出睡觉也能够提升境界的办法。
人的睡眠是通过大脑进行控制,而大脑的复杂程度就是现在的科学都无法研究明白的,大脑通过身体中的五脏六腑形成一种五行的循环,形成一种内在的循环。
因为在道家的理论中,人的身体是和天地一样存在阴阳的,因此每天不同的时辰,人体中的阴阳都会存在此消彼长的状态,这个过程就是一种消耗,所以需要进行修复,这个就是一天之中人的阴阳理论。
虽然叫做睡功,实际上就是道家中一种修行的体现,以睡卧的方式让自己的身体达到阴阳平衡,从而达到“结丹”和“炼丹”的作用。“静中行火候,定里结还丹”这个就是其中的原理。
很多人认为打坐和睡功是两回事,实际上它们的目的是一样的,睡与定极为相似。都是为了让人能够进入静的状态,让思维从一天的活跃中静下来。但是有很多人对睡功有很大的误解,认为睡功就是完全地在睡觉。
实际上这样的认识是不对的,因为它也是需要意识去控制的,也就是说这个不过是姿势上面的不同而已,睡卧是以一种更加舒适的状态让人进入一种静,而打坐则是以“五心”朝天的状态让人进入静。
所以在打坐中经常讲到不能够昏睡过去。因此我们就看到了丘处机为了让自己不睡觉就强行让自己终宵不眠,结果适得其反,我们也看到了他的结果了,那就是过早地夭亡,你总是强制的压制还不如和大禹治水一样顺着走。
不让自己昏睡不是让自己不睡,而是你在打坐的过程中能够意识到自己还在打坐得到状态,而不是一入静中就迷失了,自己做了什么都不知道。同样的道理,睡功也是需要这样的状态的,不是说让你进入真正睡的那种状态。
他们是在睡中能够进入一种清醒的状态,表面看上去他是睡着了,但是他的意识没有睡着。实际借假修“真”,以无为行内丹功,这个才是睡功的秘密所在。虽然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一睡就真正地入睡了,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也能够让自己的身体变得强健起来,但是真正的好处你可能就没有你的份。
所以对于尘世间的人们来说,通过一天的工作,身体非常的疲惫,以睡做功,以功为睡,充分利用了每个人都必须睡眠休息的生理特性让自己身体更加的健康是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对于修行人来说,打坐和睡功的效果是一样,而且不同门派的东西各有特色,孰优孰劣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
陈抟老祖、张三丰、吕祖的睡功秘诀(蛰龙法)
还有什么比睡觉更令人身心愉悦的呢?这蛰龙法就是睡觉的功法。蛰法就是毛孔呼吸配合一定姿势的卧式在睡眠时练习的一种方法。刚开始能使人迅速感觉恬静安详很快的就能睡着。继而睡眠时间发生种慢效应,自己感觉睡得时间很短实际睡眠好几小时了。随后能似睡非睡既是蛰法。蛰法的休息程度很深,使人精神充裕。
蛰就是动物冬眠,这里指修炼人的睡眠方法能像入蛰一样。昔日华山派的陈抟老祖号称睡仙,常说陈抟老祖一睡千年。就有个笑话:历史上传说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出生了,有红光映天的祥瑞发生,这时陈抟看到祥瑞知道了彭祖的出生,刚好陈抟当时就该睡了……等陈抟一觉睡醒再一打听彭祖死了两百来年了,陈抟感慨:“就知道这孩儿养不活啊。”
陈抟(tuán)(872年—989年)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希指视而不见,夷指听而不闻,出自道德经),常被尊称为陈抟老祖、希夷祖师等。汉族,宋朝初期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一说普州崇龛人(四川资阳市安岳、乐至一带,一说重庆市潼南县),隐于武当山九室岩,移华山云台观,多著述。陈抟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等。
一.陈希夷《蛰龙法》
龙归元海,阳潜于阴。人曰蛰龙,我却蛰心。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云高卧,世无知音。
二.陈希夷《励睡诗》
常人无所重,惟睡乃为重。举世皆为息,魂离神不动。
觉来无所知,贪求心愈浓。堪笑尘中人,不知梦是梦。
至人本无梦,其梦本游仙。真人本无睡,睡则浮云烟。
炉里近为药,壶中别有天。欲知睡梦里,人间第一玄。
三.吕祖《咏蛰龙法》
高卧终南万虑空,睡仙长卧白云中。
梦魂暗入阴阳窍,呼吸潜施造化功。
真诀谁知藏混沌,道人先要学痴聋。
华山处士留眠法,今与倡明醒众公。
四.张三丰《蛰龙吟》
睡神仙,睡神仙,石根高卧忘其年,三光沉沦性自圆。气气归玄窍,息息任天然。
莫散乱,须安恬,温养得汞性儿圆,等待他铅花现。
无走失,有防闲;真火候,运中间。
行七返,不艰难;炼九还,何嗟叹。
静观龙虎战场战,暗把阴阳颠倒颠。
人言我是蒙胧汉,我却眠兮眠未眠。
学就了,真卧禅。养成了,真胎元。卧龙一起便升天。
此蛰法,是谁传?曲肱而枕自尼山③,乐在其中无人谙。
五龙飞跃出深潭,天将此法传图南。
图南一派俦能继?邋遢道人张丰仙。
五.张三丰《渔父词》
蛰龙无声且有声,声声说与内心听。
神默默,气冥冥,蛰龙虽睡睡还醒。
六.张三丰《蛰龙法跋》
或言希夷先生别有睡诀传世,其所传皆伪书也。《随》之《象词》曰:“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夫不曰向晦宴息,而曰入宴息者,其妙处正在“入”字,入即睡法也。以神入气穴,坐卧皆有睡功,又何必高枕石头眠哉?读三十二字,盖使人豁然大悟。吕翁表而出之,其慈悲之心,即纠谬之心也。张全一④跋,时寓终南山。
七.白玉蟾
白云深处学陈抟,一枕清风天地宽。
月色似催人早起,泉声不放客安眠。
甫能蝴蝶登天去,又被杜鹃惊梦残。
开眠半窗红日烂,直疑道士夜炼丹。
八.李道纯《满江红》
好睡家风,别有个,睡眠三昧。
但睡里心诚,睡中澄意。
睡法即能知旨趣,便于睡里调神气。
这睡功消息,睡安禅,少人为。
身虽眠,性不昧;目虽垂,内不闭。
向熟睡中间,稳帖帖地。
一枕清风凉彻骨,梦于物外闲游戏。
觉来时,身在广寒宫,抱蟾睡。
附:道家不传之秘——睡功
一.丹家修炼方便法门
道家传统内丹功的基本要求是“致虚极,守静笃”,然后“以观其复”,才能进入到“还丹”、“结丹”、“金液还丹”等层次。做为现代人,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很难做到专事静功。在传统丹学体系中的“睡功”,为现代人开创了一个大方便法门。“睡功”的核心在于睡,以睡做功,以功为睡,充分利用了每个人都必须睡眠休息的生理特性。一般人平均每天睡眠 8 小时,一生中有 1/3 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这是多么宝贵而充裕的时间呀!做为每一位炼功者,都应把握住这个大好时机,莫让其白白浪废。
二.睡功溯源(附师承)
蛰龙睡丹功,又叫做睡丹功,简称“睡功”。睡功源远流长,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劳动中,在劳动疲劳后,必须睡眠休息,以恢复体力和精神。在不断的休息实践中,提炼精华和诀窍,终总结而成睡功,因此睡功传承甚古。孔子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即是睡功。以睡功修炼而著名者,当首推华山隐士陈抟( 872-989 ),曾高卧华山,一睡数日不起,后竟于睡中得道。陈抟传道于火龙,火龙传于张三丰,并作《蛰龙吟》以表之,中曰:“图南(即陈抟)一派俦能继?邋遢道人张丰仙。”西派初祖李涵虚(西月)曾在“峨眉山遇吕祖(吕岩)、丰祖(张三丰)于禅院,密付本音”(清李道山《李涵虚真人小传》)。民国?玄静子徐海印在《天乐集》中也讲:“涵虚真人初遇三丰仙师,次遇纯阳道祖,汇文始、东华两派之心传,道成创立大江西派。”其师承源流为张三丰→李涵虚→吴天秩→汪东亭→徐海印。故陈抟蛰龙睡功,于西派祖祖相承,密不示人耳。
三.睡功丹理
虽云睡功,实为内丹,假借睡卧之中修炼内丹耳,丹书谓“借假修真”。因此,丹学理论即是睡功原理。徐海印在《天乐集》中云:“予参汪师(汪东亭)首尾四年,蒙师一再传授,知西派相承要旨,乃在大定真空。其余返还口诀、火候细微,皆大定真空之余绪。”故“大定真空之妙旨,乃文始、东华两派之肯綮,九还七返之玄要也。”
宋张紫阳在《青华秘文》中说:“静中行火候,定里结还丹。”宋?白玉蟾在《玄关显秘论》中也说:“采精神以为药,取静定以为火。以静定之火,而炼精神之药,则成金液大还丹。”元李道纯在《中和集》中说:“药物只于无里取,大丹全在定中烧。”体真山人汪东亭也讲:“丹法摄归一定字,所谓至简至易之道也”(《体真山人丹诀语录》,徐海印辑。)因此,造丹的方法无他,只是一“定”之功,能“定”则金丹不求而可致也.
睡与定极为相似。睡中无思无虑,定境混混沌沌,故称“睡”为“相似定”。于睡中依法修持,自然能生出“定”功,进而采药炼丹,其法甚易,其效甚速。修士每称“睡”为“睡魔”,静功中惟恐睡去,终宵打坐,强忍不睡,称之“斩睡魔”。殊不知,睡是生理特性,若强行终夜不睡,违反生理规律,使神经调节系统发生错乱,反惹睡魔,流弊百出。先天大道,无为自然。故丹家大德,以睡炼睡,转识成智,渐生定功,睡魔不斩而自斩之,以神足不思睡耳。起初做功,能迅速睡去,就是效验。得“定”最易,故“睡”是“大定真空”的前奏。
四.睡功卧式
睡功采用卧位,与平时睡眠基本相同,因篇幅所限,不作详述。
五.睡丹功诀
1.睡丹总诀:心息相依,大定真空。
道教学者陈撄宁先生( 1880-1969 )最钦仰陈抟(希夷)一派丹法,认为希夷派的要旨在“中抱一,心息相依”八个字,确是真知灼见。张三丰在《道言浅近》中说:“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八个字就是下手工夫,须一片做去,分层次而不断乃可。”徐海印在《天乐集》中也说:“昔以因缘,得遇汪师(汪东亭),指示心息相依法门,方知玄宗确有真传。”李涵虚在《道窍谈》中也讲:“调息之法自调心始,凝神之法自调息始。”因此,修功总诀就是将调心和调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心调息,以息摄心,总名为“心息相依”。心息相依交抱,性命相融矣。
2.第一口诀:心息相依,神定虚空。
放松身体,静卧在床上,将自己的心念和意识集中守住“身外虚空”之中——鼻孔外方圆径寸之地。此处是修炼上乘丹法的“玄关一窍”,又名“玄牝之门”,异名很多,不胜枚举,是古人千金不传之秘。意内守“身外虚空”之虚境,目内照“身外虚空”中呼吸来往之气,耳内听“身外虚空”中呼吸之细声。意守、目照、耳听,三位一体,俱属于心;“身外虚空”中往来的呼吸,谓之息。心念与呼吸相依交抱,绵绵不绝,缠扭不断,故谓“心息相依”。鼻孔外虚空径寸之地,不着色身,虚灵一窍,心念冥合于此处,是为“神定虚空”。修炼之道,以“神定虚空”为目的,“心息相依”是手段。心神一离虚空,杂念袭来,即用“心息相依”的“降龙手”将“元神真意”牵回,如似“青龙剑”将杂念斩断,心神静守不离“身外虚空”。
张三丰在《道言浅近》中云:“调息须以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之处。古云:‘后天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调后天呼吸,须任他自调,方能调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虚守静而已。照此进功,筑基可翘足而至,不必百日也。”李涵虚在《道窍谈》中云:“凝神之际,务要与息相依,毋以神逐于息,毋以神运息。逐息则神散,运息则神摇。只要息息动荡,任其天然,随其自然,斯其神愈觉凝然。”又说:“盖其存神于虚,则内息方有。所以,息恋神而住,神依息而留。神息两平,若存若亡,不知神之为息,息之为神也。”体真山人汪东亭也讲:“丹书说来说去,不出一个心息相依。
起初须知微息之出入,在外面虚空中游扬宛转如游龙。片刻之后,即可放下(心念),顺其自然。
若有杂念来,再心息相依,之后再把心放下,自然心静而得冲和之效。不知放下(心念),便往往做成以心逐息,则坏矣。”(《体真山人丹诀语录》)
3.第二口诀:心息相忘,神气合一。
先天大道,神气合一。神无影,气无形,故神不可见,寄之于心;气不可得,求之于息。神气寓居于心息之内,心息是神气的寓所。欲将神气合一,必先将心息相依。心息,在丹经中喻为“龙虎”。丹经谓“龙情缠绵,虎性狰狞”,不过喻心息的燥动不宁。所谓“降龙伏虎”,就是降伏心息,其功诀不外乎“心息相依”。又有“驱龙就虎”者,即是以心去与息相依。虎(息)无情,龙(心)有意,必用有意的心主动地去与息妙合,方为合法。'
以心调息,以息制心,心息相互钳制相依于“身外虚空”之中。心因息调而渐静,息因心静而渐平。盖此仅能降伏思虑,平凡静气,尚不能达到“神气合一”。惟有不去做有为的“心息相依”,放下有为的意识,不再去主动的调动,一任自呼吸,阖辟自然,才能过渡到“心息相忘”。将心息忘掉,不知心息的存在,惟融合于一片虚空之中,身心与虚空合一。混沌空忘之内,自由无束之中,心息才得到真正的相依,神入气中,气包神外,神气才能相融合一。“心息相忘”,仍然属于“心息相依”,惟前是“有为法”,此属“无为法”耳。只有“心息相忘”(后天心息),心息才能真正相依(先天心息),神气才得合一。所以, ' 心息相忘”是“心息相依”的深入阶段,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是能否进入“睡乡”,以及“大定真空”的关键,也是“阳生药产”、“烹药炼丹”的秘机。有修炼静功多年者,尚不能“阳生药产”,均以不能味此理耳。
张紫阳在《青华秘文》中云:“吾本无他术,为能定心故。”又云:“能静则金丹可坐而致也。”
白玉蟾《玄关显秘论》云:“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只此忘之一字,如能味此理,就于忘之一字上做工夫,可入大道之渊微,夺自然之妙用,立丹基于顷刻,运造化于一身也。”
张三丰在《道言浅近》中说:“以虚空为藏心之所,以昏默为息神之乡,三番两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气融合,不觉恍然阳生,而人如醉矣。”汪东亭也讲:“心息相依之功夫纯熟,必转入心息相忘,方能入定。尚不能心息相忘,即不能入定,故此忘字最重要。入睡乃相依最初效验,但苟心息不能两忘,即不能入睡。睡尚不能,况定乎?”
4.第三口诀:恍然而睡,大定前奏。
定境,混混沌沌;睡乡,无思无虑。睡与定极为相似,故称睡为“相似定”。所以,睡是定的前奏,睡功不离定诀。“心息相依”纯熟,必须转入“心息相忘”,于空忘之中,不知不觉之内,恍惚间自然睡去。睡于“心息相忘”中产生,能睡熟就是“心息相忘”的最初效验。若能迅速睡去,则去“定”境不远矣。故此“心息相依”法门,是古今修炼之真功,是最简易、最高效的微妙法门,是踏破铁鞋无处觅,万两黄金无处买的修真秘诀。
凡初做心息相依,若能勿忘勿助,绵绵若存,片刻之久,心息两忘,即能自然睡去。一觉醒来,百骸调理,气血融和,精神舒畅,其妙难以形容。若工夫稍进,自然由睡而转为入定,睡是定的嚆矢②,定从睡中产生。初学有睡无定,久修则有定无睡,终则定就是睡,睡就是定,睡定无异矣。故能睡着就是效验,能自然速睡尤妙。禅客坐禅,惟恐其睡;玄宗心息相依,惟恐其不睡。善炼睡者,睡而不睡,不睡而睡,功夫自然不断得到提高。若熬夜守更,反惹睡魔。《参同契》中云:
“寝寐常相抱,觉悟候存。”即示睡眠之中,惺惺不昧,渐趋“大定真空”,待承妙有真阳,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
六.睡功效验
睡功的核心就是“心息相依”法门,确是古今真仙修炼真功,是最圆融、简易、高效的微妙法门。
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万两黄金无处买的修真秘诀,切勿等闲视之。如若不信,不妨一试,亲自做做,当可自得答案。今将睡功效验,略举如下:
1.悠然速睡。
普通人睡前思前想后,辗转难眠。修炼睡功,心息相依渐而相忘,恍然间不觉睡去。初做相依
功夫时间稍长,待纯熟之后,数次呼吸之间即能心息相忘,自然睡去,则去“大定”不远矣。
2.睡中无梦。
普通睡眠,会经历浅睡阶段,大脑皮层活跃,梦境纷起,干扰睡眠,影响睡眠的质量,次日或有头昏脑胀、疲劳之感。睡功则以速睡为宗旨,超过浅睡阶段,直入深层睡眠,自然无梦境干扰,确保了睡眠的质量,一觉到天明。醒来百脉调理,精神舒畅。
3.感阴摄阳。
常人夜间睡熟,至静极之时只能感招天地之真阴,作为次日精神的张本。若以心息相依而获睡
,以我心息之和感招天地之和,天人合发,则真阴、真阳能同时感招,其为利益,岂有量哉
4.防疾祛病。
身中疾病,多因呼吸气结,神气不调,导致气血阻滞所致。心息相依,气息平和,先天真阳一到,全身酥软快乐,气血疏畅,疾病自去矣。天天做功,日日感招真阳,则全年无疾痛之苦。
七.睡功古诀举要
一.陈希夷《蛰龙法》-----------龙归元海,阳潜于阴。人曰蛰龙,我却蛰心。
-----------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云高卧,世无知音。
二.陈希夷《励睡诗》-------------常人无所重,惟睡乃为重。举世皆为息,魂离神不动。
-------------觉来无所知,贪求心愈浓。堪笑尘中人,不知梦是梦。
-------------至人本无梦,其梦本游仙。真人本无睡,睡则浮云烟。
一个睡五分钟等于六个钟头的方法
睡觉的诀窍
根据医学和我的体验、观察,一个人真正睡着觉最多只有两个钟头,其余都是浪费时间,躺在枕头上做梦,没有哪个人不做梦。至于醒来觉得自己没有做梦,那是因为他忘记了。
通常一个人睡两个钟头就够了,为什么有人要睡七、八个钟头?那是你赖床躺在枕头上休息的习惯养成的,并非我们需要那么久的睡眠时间,尤其打坐做功夫的人晓得,正午只要闭眼真正睡着三分钟,等于睡两个钟头,不过要对好正午的时间。夜晚则要在正子时睡着,五分钟等于六个钟头。
就这个时间的学问又大了,同宇宙法则、地球法则、易经阴阳的道理有关系,而且你会感觉到,心脏下面硬是有一股力量降下来,与丹田(肾上)的力量融合,所谓“水火既济”,豁然一下,那你睡眠够了,精神百倍。
所以失眠或真要夜里熬夜的人,正子时的时刻,哪怕二十分钟也一定要睡,睡不着也要训练自己睡着。
过了正子时大约十二点半以后,你不会想睡了,这很糟糕。更严重的,到了天快亮,四、五点钟,五、六点卯时的时候,你又困得想睡,这时如果一睡,一天都会昏头。
所以想从事熬夜工作的人,正子时,即使有天大的事也要摆下来,睡它半小时,到了卯时想睡觉千万不要睡,那一天精神就够了。
不过失眠的人都挨过十二点,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结果快天亮睡着了,到第二天下午都昏头昏脑,因此你会感觉失眠、睡眠不足,实际上是你没有经验。
(没想到睡眠也有这么高深的学问,我试了一下,果真如此。只在子时小睡了半小时,就起来一直到四点钟才睡,居然,六点钟就自己醒了!要是在平时,我一般是要睡到九、十点钟以后才能起来的。大家也可试试,觉得有效果就顶一下吧。)
睡眠与养生
一、睡眠的规则
战国时名医文挚对齐威王说:“我的养生之道把睡眠放在头等位置,人和动物只有睡眠才生长,睡眠帮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所以睡眠是养生的第一大补,人一个晚上不睡觉,其损失一百天也难以恢复。”
晚21点到凌晨5点为有效睡眠时间。人是动物,和植物同属于生物,白天(凌晨5点到晚上21点)活动产生能量,晚上(21点到凌晨5点)开始进行细胞分裂,把能量转化为新生的细胞,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随着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是人睡眠的良辰,此时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这和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而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良是一样的道理。
睡觉是养生的一大功能,养就是用大量的健康细胞去取代腐败的细胞,如一夜睡不着就换不了新细胞。如果说白天消亡一百万个细胞,一晚上只补回来五十万个细胞,这时你的身体就会出现亏空,时间长了,人就糠了,像糠萝卜似的。为什么世上有百岁老人呢?因为他们每晚都在21点钟准时睡觉。
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夜里生长,所以夜晚在农村的庄稼地里可听到拔节的声音。人类和植物同属于生物,细胞分裂的时间段大致相同,错过夜里睡觉的良辰,细胞的新生远赶不上消亡,人就会过早的衰老或患病,人要顺其自然,就应跟着太阳走,即天醒我醒,天睡我睡。人在太阳面前小如微尘,“与太阳对着干”是愚蠢的选择,迟早会被太阳巨大的引力催垮。这是客观真理。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有入睡难,睡眠质量不高的毛病。睡眠不好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如肝火过盛,睡觉警觉;胃火过剩,睡觉不安;肝阴不足,睡觉劳累。
二、睡眠与疾病
现代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给人们的身体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形成“四大病”:水果病、冰箱病、电视电脑病、熬夜病。肝脏有一特点:卧则回血,坐立向外供血。
子时(23:00—1:00),其实23点就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并不是0点开始的,这是我们犯的误识。肝胆相表里,互为一家,23点胆经开了,如若不睡,大伤胆气,由于十一脏腑皆取决于胆也,胆气一虚,全身脏腑功能下降,代谢力、免疫力纷纷下降,人体机能大大降低,胆气支持中枢神经,胆气受伤易患各种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躁动症等。子时胆要更换胆汁,胆经渐旺人如不卧,胆汁更替不利,过浓而结晶成石,久之即得胆结石,如果把胆给摘了,一摘就胆怯了,全身的免疫力下降了50%以上,所以不能摘,要用它本系统的巨大潜能把它化掉。
丑时肝经最旺,丑时(1:00—3:00)不眠,肝无法解除掉有毒之物,产生新鲜血液,因藏血不利,面呈青色,久之易患各类肝病,现在有些人肝不太好,特别在欧洲平均4个人就有一个大三阳或是小三阳,大都是因为违反自然规律过了子时不睡觉造成的。甲肝比较好治,乙肝就很难治。乙肝病毒携带者,是由于晚上经常不睡觉,人太虚弱了,也就是说秩序太乱了,病毒已经到了细胞里了。也就是说乙肝的病毒已经到了细胞里面,但是现在它还没有能力造成肝炎,当人身体处于最薄弱的时候就形成成肝炎,乙型肝炎就意味着将来40%——60%的肝硬化。聪明的人是应该了解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不聪明的人就是应该被淘汰的人。
肝主疏泄,过子时不睡,可引起肝疏泄不利,肝气郁结,可见易怒,头痛头晕,眼红,眼痛,耳鸣,耳聋,胸肋胀痛,女性月经不调,便秘,也可引起肝气升发不足,人会目倦神疲,腰膝酸软,晕眩,失眠,惊悸,精神恍惚,重则会晕倒在大街上,不省人事。
肝有藏血、调节血液的功能,过子时不睡,会造成肝血不足,还会引起吐血、流鼻血、皮下出血、牙龈出血、眼底出血、耳出血等出血证状。
肝开窍于目,过子时不睡,易引起肝虚,则出现视力模糊、老花、夜盲、畏光、迎风流泪,等症状,还会形成青光眼、白内障、眼底动脉硬化、视网膜病变等眼疾。
肝主筋,其华在爪,过子时不睡觉,会引起肝血不足,就出现筋痛,麻木,屈伸困难,痉挛抽搐,易造成灰指甲,缺钙,髌骨软化,癫痫病,骨质疏松等症。
肝与心,过子时不睡觉,可引起肝血不足,由于心主一身之血脉,肝有储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会造成心脏供血不足,引起心慌、心颤等症状,严重的形成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
肝与脾,过子时不睡觉,会引起肝胃不和,由于肝助脾胃消化,由于肝气太虚不能助脾胃消化,使人脾胃消化功能不好,表现为舌苔厚,长期以来会造成中气塌陷。
肝与肺,过子时不睡觉,无法滋阴潜阳,肝阴亏损,引起肝火过盛灼肺,出现干咳、或咳嗽、咳痰血等木火刑金的证状,易导致牛皮癣等各种皮肤病。
肝与肾,过子时不睡觉,肝虚导致肾亏,由于肝肾同源,容易造成生殖系统疾病、不育、骨病、牙病、脱发、糖尿病、肾衰竭等疾病。
三、睡眠的方法
交通规则——你不懂就容易出事故。比如说,23点至凌晨3点为子丑时,胆肝经最活跃的时候,肝胆要回血,“躺下去回血,站起来供血”。如果你每晚22点钟左右躺下,静静得不要说话,到23点的时候,也就睡着了。肝胆开始回血,把有毒的血过滤掉,产生新鲜的血液,到一百岁也没有胆结石,也没有肝炎、囊肿一类的病。如果你天天熬夜到1点多,肝回不了血,有毒的血排不掉,新鲜的血生不成,胆又无法换胆汁,所以这些人容易得胆结石、囊肿、大三阳、小三阳各种病症。
在欧洲地区,平均四个人就有一个肝炎病毒携带者,这就叫不懂规则。睡前半小时最好不要讲话,睡觉的时候更不要说话,如一说话,肺经动,然后心经又动,(因为心肺共为上焦)人就容易进入兴奋状态,所以就很难入睡。
21:00—23:00为亥时。亥时三焦经旺,三焦通百脉。亥时入眠,百脉皆得濡养,故百岁老人得共同特点即21:00(亥时)之前入睡。女性若想长久的保持容颜娇好,应做到早睡早期。
睡觉要关窗,不能开风扇、不能开空调,人生病很多都与此有关,因为人在睡眠之中,气血流通缓慢,体温下降,人体会在表面形成一种阳气层,这种阳气层它使人叫“鬼魅不侵”,什么意思呢,阳气足的人,不做恶梦,就是这种阳气,占了上风。开空调,开风扇,情况就不一样了,开窗户,窗户走的是风,风入的是筋,如果开空调,也有风,风入筋,寒入骨,早上起来,身上发黄,脸发黄,脖子后面那条筋发硬,骨节酸痛,甚至有人就开始发烧,这就是风和寒侵入到了筋和骨头里的缘故,这也就是气受伤了。如果说晚上睡觉不开窗,不开空调,不开风扇,连房门也关上,效果最好,如果热,把房门打开,把窗户关上,效果就差了一点,但是他不至于第二天早上起来浑身乏力,后背僵硬。
有人把客厅的空调开开了,把卧室的门打开,和直接开空调睡觉是差不多的,开了空调以后,空调那个寒进了骨了,所以心里发冷,心在哪,心在脑髓,脑为髓之海,骨髓里有寒,那肯定心里就寒了,怎么办,补肾阳、补中气,什么时候补到心里不冷,烧就退了,寒走出去了。
睡觉要尽量早睡,睡得晚,伤了少阳之气,必然第二天是疲倦无力,要关上窗户,不开空调、电扇,保护阳气。
肝胆在下焦,如果胃出现问题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寝睡不安,一个是胃寒,如果这个人胃阳本来就不足,过多的喝绿茶,就会出现胃寒,胃寒的时候人是睡不好觉的,或者吃带泥沙之物过多,胃隐隐作寒,肯定是睡不好;
再一个是胃热,就是热气往上走,嘴里喘的都是热气,像这种情况也睡不好觉;再一个是胃燥,口干舌燥,胃里感觉到燥;
还有一个就是胃厚,气味的味,胃厚,这种情况就是吃了这种厚腻的味道,有人吃海鲜、吃鱼、吃炖鸡,味道好鲜美,吃多了,美味不可多用,这些东西在里面要稀释它,不稀释它,它在里面味太厚了,所以这个也睡不好觉;
再一个腹涨,腹是涨鼓鼓的,也睡不着,翻来覆去也睡不着;再一个是胃气太虚,冒冷汗,这也睡不好觉,这些原因都可能形成胃不宁,胃不宁就睡不好。
睡觉时要肢暖,四肢要暖,因为四肢是阳之本,这个大家都知道了,四肢不暖,肯定是肾阳不足,应该在睡觉之前把手脚捂暖,手脚和肚脐、背后的命门都要盖好。
睡眠法因人而异,下面介绍3种做法:
1、睡觉前简单的压腿,然后在床上自然盘坐,两手重叠放于腿上,自然呼吸,感觉全身毛孔随呼吸一张一合,若能流泪打哈欠效果最佳,到了想睡觉时倒下便睡
2、仰卧,自然呼吸,感觉呼吸像春风,先融化大脚趾,然后是其他脚趾,接着脚、小腿、大腿逐渐融化。如还未醒着,再从头做。
3、入睡快的人可右侧卧,右手掌托右耳。右掌心为火,耳为水,二者形成水火即济,在人体中形成心肾相交。久之,养心滋肾。
睡眠一定要早起,即使在冬天,也不可超过6点起床,春夏秋季尽量在5点之前起床,因为人在寅时(3点—5点)肺经旺的时候起床,能够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顺应阳气的舒长,来完成新陈代谢,肃降浊气,使肺气清,这样有助于养肺和顺应太阳的天势升起人体阳气,使人一天阳气充足,否则,就好像发动机,过了这段好时机就很难发动人体阳气,人体阳气淤积在人体下部不能由命门向上发动升起,会形成淫气,严重损害人的身心健康。
早晨5点至7点是人体大肠经最旺的时候,人体需要把代谢的浊物排出体外,此时如果不起床,大肠得不到充分活动,无法很好的完成排浊功能,使浊物停留而形成毒素,危害人体血液和脏腑百骸。早晨7点到9点人体胃经最旺,9点到11点人体脾经最旺,这时人的消化吸收运化的能力最好,如果这时还不起床,人体胃酸会严重腐蚀胃粘膜,人体在最佳吸收营养时间得不到营养,长期以来会患脾胃疾病,造成营养不良、中气塌陷。所以千万不要赖床,赖床会造成头昏、疲惫不堪、睡眠不足的感觉,而应按时起床,历史上许多伟人都是有三四点钟起床的习惯,比如华盛顿、拿破仑、康熙皇帝、曾国藩等。另外早起能增加工作效益,俗话说:“三天早起,一天工”。
现代医学证明,早睡早起的人精神压力较小,不易患精神类疾病。早晨不要太早出去锻炼,因为早晨在太阳没有出来之前,地下道的漳气、浊气正往上走(尤其是城市),这些气对人体损伤是很严重的。
养身三大事,一睡眠,二便利,三饮食,其余起居、服装等皆是辅助。
三事中睡眠第一。然胃纳不和者,夜眠不安,故以通便利为第二。而饮食无节,饥饱过度者,肠胃必受伤,而营养日减。睡以安神为主,神以心安为主,应配合年龄,壮年至多七小时至八小时,多睡则智昏头晕眼红胀,四肢疲软,童年必睡足八小时,或过九小时勿碍,老或病人至多六小时已足。
应注意:
(一)睡眠宜早,勿过十时,老年人以八点为正,勿过九点。凡交十一时,为阳生时,属肾,此时失眠,肾水必亏,心肾相连,水亏则火旺,最易伤神。千万勿以安眠药片助睡。
(二)枕上切忌思索计算未来事,睡时宜一切不思,鼻息调匀,自己静听其气,由粗而细,由细而微细而息。视此身如无物,或如糖入于水,化为乌有,自然睡着。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