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诵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tuo爚yue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释义悟道:
此章是用默以归于不言,而心神领会其至道之妙。用意如兹,只存其性而不知其身。
天地乃至高至厚, 居无德之体, 恩泽布于万物; 而无施仁之心。不仁:是天地无容心,以仁施万物,万物得天之太和,而生之育之,长之成之,此天地仁也。天地容万物而万物感天地化育之德,不有形迹,是上德不德,上仁不仁。不仁处,正是至仁也。故天地以不仁长存也。
修身之圣人,效天地之不仁而化育于一身(大法也,悟玄子注),百姓,指一身而言之,非他,是我之意也。身为国,心为君,意为民。心以无为化身,意以无为守法,此意是仁也。冥冥之中,不见施仁,是圣人效天地上仁不仁处而修己,故乃以百姓为天地之刍狗。
天地不仁,无声无臭,乃高、明、博、厚也,此天地之仁也,而万物感之,不见其仁,此所以不见仁处而仁大矣、仁宏矣。此是天地之修,天之橐籥。为天地尚以无为橐籥,人之修身,可不效天地以无而为橐籥?则天地之间无何以修身, 其犹橐籥, 而以无为为之乎?是以修身,用虚而不屈强为之,用虚以修者,领虚之美,得虚之妙,无处强名,无处强道,虚之极而动方生,一动愈出,美而愈知其妙,到此难言矣。多言而无可言, 故数穷, 不如知我之美, 会我之妙, 抱我至中至道, 而守我冥忘之理, 常存真一之气, 以乐天真, 岂不谓圣人修身, 效天地不仁也哉! 虚之理妙矣,天地之不仁?仁矣,玄玄乎至大至刚也。
示意:换个角度读道德经,境界更是不同,尤为修道悟道之人,你会发现道德经原来是修行人的秘籍宝典!
每日道德经初衷:
还读者一个真实的道德经。
道德经究竟是一本修真的道家秘籍,还是教我们如何修身治国的哲学经典?且看吕祖为您逐句解读容易被忽略的道家文化密码。
扫码查看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