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神还虚,又称上关,九年关。指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它是内丹修炼第三阶段,通过炼炁化神这一关后,便进入丹道修炼的高级阶段。这一修炼过程不同于初关“有为”、中关“有无之交”,而是行持无为之法,入大定功夫,内观定照,乳哺温养,炼就纯阳之神。
也就是说由之前的肉体修炼而转入精神修炼,即由仙功转入道功,进一步温养自己的阳神,使阳神最终出窍。元李道纯《中和集》说:“工夫到此,一个字也用不着。”即说无为入定。道教内丹修炼家多用“○”表示“虚无”,即抱元守一,一切入于虚空之中,一切圆明,返本归根,明心见性。其称“九年关”者,类似于佛教达摩祖师面壁九年。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9.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11.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12.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13.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的:《山居秋暝》)
14.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5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6.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 《一剪梅》)
17.却下水精帘,
玲珑望秋月.
(李白:〈玉阶怨〉)
18.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 《念奴娇大江东去》)
19.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
20.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21.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22. 缭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23.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24.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
25.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26.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李煜:《虞美人》)
27.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词《江城子》)
28.春色恼人眠不得,
月移花影上栏杆。
(王安石《春夜》)
29. 欲问吴江别来意,
青山明月梦中看。
(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
30. 水国蒹葭夜有霜,
月寒山色共苍苍。
(薛涛《送友人》)
31.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 》)
32.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曹丕《短歌行》)
33.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白居易《村夜》)
34. 一夜梦游千里月,
五更霜落万家钟。
(濮淙 《闻梁蘧玉已寓京口》)
炼神还虚是气功内丹术术语,其为内丹术筑基气功的第三阶段,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系在前几个阶段的基础上进入完全的性功,以返回先天,若能达成炼气化神自然而然会达成炼神还虚,难度都建立在前两个阶所段,说的神是指大脑的思维能量,从此大脑的能量正式开始运用。
其实不同的塔罗牌当然因为设计者的观念不同而在牌中注入了不同的元素,而这些元素是占卜时占卜者要抓取的灵感。其实看你对哪一种牌比较”有感觉”,那么那副牌就是适合你的。
伟特塔罗牌是一个比较普遍使用的牌,所以几乎所有的塔罗牌教学都是针对伟特塔罗牌来进行说明的。所以,我的建议是初学者从伟特塔罗牌开始入手学习,等等你对牌的各种元素感应都很熟悉之后,再去挑选其它的塔罗牌。否则你可能会看不懂一些教学中对牌的内容的描述。
这里介绍你一个网站,里面几乎有一个塔罗牌初学者该学习的所有基本知识与针对许多问题的解题说明。不过,这个网站只用了22张大阿尔卡纳牌,也就是占卜的结果比较是关于心灵状态的解释,细节的部分因为没有小阿尔卡纳牌,可能比较看不出细节。不过,这也是适合初学者的学习过程。先熟习那22张大牌,然后再去熟悉另外那56张。
道家十六境界修行是指哪十六个?
第一重:入道
第二重: 求道
第三重:问道
第四重:学道
第五重:悟道
第六重:触道
第七重:养道
第八重:得道
第九重:忘道
第十重:舍道
第十一重:成道
第十二重:丹道
第十三重:人道
第十四重:仙道
第十五重:地道
第十六重:天道
道家修行丹者,单也,一者,,单也。惟道无对,故名曰丹。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人得一以长生。内丹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以人体为鼎炉,精气神为药物,而在体内凝练结丹的修行方式。
从中华道教宗祖轩辕黄帝求道于广成子记载算起,内丹已经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丹道祖经丹道的发源,是非常早的事。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