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合手很难做好,一定要离开拳套路抽出来单独练习,反复练习,才能有望掌握。有一些辅助的方法,我自己都用过,很有效,有兴趣的不妨试试,按步骤依次耐心做去,一定能够掌握正确的开合动作。
说到开合,首先要谈到开合手。开合手是孙式太极拳的标志性动作,特点鲜明,作为动作转换的衔街。在传统97式孙式太极拳中,共有26个开合手,足见其重要性。
太极拳开合的辅助练习方法一
初学者一定要对着镜子,按要求准确、严格地摹仿动作,务求外形做对,先不要管内部的感觉如何,只要求手型、手位和动作路线的正确。也不要管放松不放松、拙力不拙力,只管什么地方要使劲,该使劲的地方就要使劲做到位,比如手掌要立住,手背一定要挂住劲,手指一定要挑住劲,虎口一定要撑开成直角,在开合的整个过程中两手始终保持平行,这些要求如果不用力是一定做不到的,可以说,在筋没有抻开之前,即使用力去做也未必能做到位。
此时也不要去想“开不动也合不上”的感觉,只是按规矩做到开与肩宽,合与脸宽就行。
为什么要对着镜子?就是要对照动作要领检查自己,不看,光凭自己的感觉不行,发现不了问题。最后要求形成动力定型,手一动就在正确位置、正确路线上。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渐次减少用力,最后达到能够用最小的力量完成动作。
太极拳开合的辅助练习方法二
有了前面的基础,下一步要找上肢的感觉,即胸、背、肩、臂、腕、掌、指诸多部位的感觉。取坐姿,端坐不靠背,闭目,配合呼吸做开合,开为吸,合为呼,呼吸越深长越好。因为前面的练习已经能够保证手的运动规范正确,所以此时只要专心去体验身上各部位在过程中的感觉。
开手时,两肩带动手和臂向两边打开,如同两扇推拉门被沿着轨道拉开,轨迹是微微的弧形,两肩胛骨虽然有向后合拢之意,但是没有挺胸,只是肩动而胸没有动,仍然保持含胸姿态,肩外开,开胸顺气,吸的气直达丹田。
合手时,腹中之气膨胀成球,球的涨把两肩向外推,而两手要沿着球面向前抱又向里合,因为中间隔着一个球,球要外涨而手要里合,所以合到一定程度便合不拢了。在此反复的过程中主要体验肩的感觉,开中有合,合中有开的阴阳协调感。
无论开合均须用意不用力,用意念去领,而不可在局部较力。
太极拳开合的辅助练习方法三
把胯的作用也加上。起立,站姿,用混元桩的身法,腿略屈即可,不可太低,上肢动作一如前节,惟每开合时以胯的开合来引带肩的开合,打开时两肩两胯一起开,合抱时两肩两胯一起合。躯干(平常所说的“身”)和四肢(平常所说的“体”)成分体连动之势,有机配合,意念中,身如圆柱,居中不动,做涨缩运动,体居外围,环绕着身做分合的滑动。
开比较简单,好理解,合比较难把握,但是只要掌握“在抱一个膨胀的球”的感觉,就可以找到内开外合之意。
太极拳开合的辅助练习方法四
在前面三阶段练习的基础上,在运动中做开合,身轴在旋转和移动中做开合,边转边开,或左右移动中开合,与套路中相同,所不同者就是重复做,反复做,直到烂熟为止。
开合不仅是两手的开合,更是周身无处不开合
开合手的动作看似简单,就是两手一开一合,但要把它做好、做到位、做标准,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开合的时候,两手的掌形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改变,不能外翻,也不能倾斜。按规矩及要领去做,就明白并非易事。
那么,如何确保两手掌形不变呢?做到这一点的要领就在于周身开合——开合手不仅是两手的开合,更是周身的开合。肩胛骨、胸骨开合带动手;再看下盘,胯在极力打开、两腿随着腰下塌变换着重心,变换着虚实;整个身体也在打开,随着脚往下蹬、腰往下塌,头往上顶,让脊椎纵向拉伸;配合着呼吸,上与下、前与后、左与右,六个方向都有开合劲,所以也称为六面开合,实际上就是周身的开合。
同样在合手的时候,肩胯、脊椎、气息也在用意向里合劲。每一个动作都包含了蹬、顶、伸、缩、开、合、升、降,这些要求贯穿于行拳过程的始终。所以,开合手不仅是两手打开,更是周身的打开;如果只是用两手打开,不符合开合手的动作要领,也起不到开合手应有的锻炼效果,这样的开合手没有任何意义。
开中要有合,合中要有开
开合还有更深的内涵、要求。贯串顺中用逆、逆中行顺,就是“开中有合,合中有开”。
开手的时候,要体会两手有合劲;在合手的时候有开劲,让身体完全成为一个整体,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散乱,完全靠周身内气的开合运动,不是两手自己的单兵作战。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达到了丢而不丢、顶而不顶,全身上下处处上弦,毫不丢劲,逐渐达到周身一家、内外合一的境界。
腹式逆呼吸只是瓜熟蒂落的事情。太极拳哲理取法自然,不可违背。所以,初练者务必遵循呼吸要顺畅的原则,不要造成憋气现象,切忌急于求成。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