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静怡真”你喝过武当山的道茶吗?

#品茶论道#道可道2022-02-25

武当道茶,又因其武当太和山,亦名太和茶。道人饮此茶,心旷神怡,清心明目,心境平和气舒,人生至境,平和至极,谓之太和,由此...

武当道茶,又因其武当太和山,亦名太和茶。道人饮此茶,心旷神怡,清心明目,心境平和气舒,人生至境,平和至极,谓之太和,由此,成为名茶和贡品。道茶出自道人,道人传承茶道,道茶与道人何以相缘?这得从道茶中蕴藏着多种药用价值和道人注重养生修性谈起。

千余年来,武当道茶之所以能够盛名不衰,誉满中外,贵在其品质优质。武当茶树品种优良,土质好,气候好,雨水适宜,茶叶肥壮内质好,称之为仙山云雾。有关医学研究还表明,常饮绿茶,可以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抗病毒感染能力,有益于抗衰老,延年益寿。有的中医药专家,则根据茶叶的药效功能,选配一些植物类中草药组成药茶,饮用具有显著的保健功效。

道茶妙用有其三:

一是饮茶消病。茶,药书上称“茗”,俗话说,十道九医,道人十分注重道茶的药用价值,在仙山武当,古往今来,有不少道人饮茶消病;

二是饮茶养生健身。饮茶能清心提神,清肝明目,生津止渴。在养身健身上是一个多功能的饮品;

三是修身养性之用。道人打坐,讲究“和静怡真”,尤其是夜里打坐,在静坐静修中,难免疲倦发困,这时饮茶,能提神思益,克服睡意,以及道人修身养性,饮道茶可品味人生,参破“苦谛”,沏杯好的道茶,飘香观色,则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妙用。

历史文化

武当山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气候条件,孕育了武当道茶良好的品质。地处北纬36度的武当山恰巧位于中国的肺部,夏季无酷暑,冬季无严寒,四季无大风,非常适宜茶树生长,从而构成一个和谐之地。

明代皇帝将武当山作为皇室国庙,组织全国20万能工巧匠大兴武当宫观14年,武当道人将武当道茶作为贡品由派来监修武当的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及宫廷太监,将武当道茶作为贡品带回宫廷。

自明朝以来,武当道茶即作为贡品被皇帝独自享用!

唐代皇室:

唐代茶文化在繁荣昌盛的同时,没有忘记本源。唐封演的《封氏闻见记·饮茶》中记载,饮茶之风“始臼中地,流于塞外”。中地,指中原、中部地区。陆羽《茶经》有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据晋常璩《华阳国志》记载,东起重庆奉节,西至四川宜宾,北接陕西汉中,南至贵州武陵,这一地域称为古代巴国。巴山峡川自古产茶,并纳为贡茶。

武当山地处鄂西北秦巴山区,十堰市的竹山和房县西南部山区古称巴国之地,正是陆羽《茶经》里所说的茶的产地巴山之地,是世界及我国茶文化的发源地、是道茶文化的发祥地。 

丝绸之路:

西安是路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而西安与武当毗邻。《华阳国志·巴志》有“园有芳弱香茗”,说明当时的武当周边已经开始有茶园。三国时成书的《广雅》记载,当时茶饼的制作方法,“荆巴采(茶)叶作饼”。武当山一带地域分野,禹贡属荆州,所以历代视武当为荆巴之地,北有秦岭横亘,南有巴山与四川毗邻,所以研究者认为秦巴武当山区为茶叶发祥地之一。 

万里茶道:

17世纪初,秦巴武当山区一带的茶叶从产地收购后,经汉口水运樊城,一路顺汉江而下,再用车马骆驼队经河南、陕西运至张家口,北上至归化,穿越戈壁滩,至中俄边境恰克图,继而抵达莫斯科、圣彼得堡,连通亚欧,这就是著名的中俄万里茶道。

十堰是中国重要的茶文化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中俄“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数百年前,秦巴山区的茶叶,就是这样通过汉水,下襄阳、进内蒙古,翻秦岭、进西安,分别由中俄万里茶道与丝绸之路,进入俄罗斯和中亚等国家及地区。 

地理环境

武当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位居四大道教名山之首。武当方圆八百里,境内奇峰竞秀,险崖独立,谷涧纵横,终年云雾缭绕,变幻莫测。地处北纬36度的武当山恰巧位于中国的肺部,夏季无酷暑,冬季无严寒,四季无大风,非常适宜茶树生长。 

地貌的多样性,为茶叶品种的多样性创造了条件,其中磷、锌、硒等元素和土壤富含有机质对茶叶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研究证明,茶区的海拔高度与茶叶品质尤其是香气形成有着密切关系,海拔升高对形成茶叶香气有利,正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武当山茶区,因海拔高度不同,气候差异明显,为典型的山地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云多雾大,日照较少,雨量充沛,空气潮湿,适宜茶树生长。武当山茶区森林保护良好,植被丰富,土壤肥沃,茶树抗病、抗虫能力较强,鸟类、蜘蛛等茶树虫害的天敌较多,茶园中生物自身调节功能比较健全,是中国主要的无公害和有机茶产区。

相关话题

#茶话人生 #茶道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