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士闻道章第四十一
【原文阅读】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夷道若类,上德若谷,
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释义悟道】
此章教人知止知退,无道即道的意思。
无道,上士闻之,体无为而勤修之。无道,中士闻之,无处着脚,故生疑,若忘若存,两可之心,故不能行。无道,下士闻之,付之一笑,何也?言其无影无形,无有把柄,但笑而不言,不笑不足为无为之大道,故建言有之。建者,设也。设言有道以明无为之妙。上士明道,幽处静修,若昧然。中士虽明道,不以无为实,心疑之,故不昧。下士明道,一闻之而生谤心,安能昧之。夷道者,精心于道,与天地同类而修之,与无极同体而暗付焉。进道者,进清虚之气,周流太虚,而不知有为,故若退然。
上德乃无为之士,性命归于虚空,精气神合于灵动,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阴阳合其体。与四时合其序,空空动动,窈窈冥冥,一气于中,若空谷焉。空谷之后,灵光朗耀,内有虚白生焉,若辱焉。辱者,打动于心, 真心发现,沛然见于面,红光四布,瑞气蒸扬,形身无影,灵光独现,神隐于中,飘飘荡荡,照彻乾坤,故大白若辱。
广德者,若天地之德,上德不见德,其德广矣,故若不足,与人修道同。至道不见道,道乃何物,而若无道;无道者,方见道之至矣,故若不足。
建德者,设言有德。不知德何居。偷者,引而伸之,如道无道,故以道名,不过设言若道。德者,即道也。你看天地间,万物生育,岂非天之德乎?地之德乎?天地合其德,而万物感之而生,不见其德而德更大。如人之气生,乃道也;性命合道,而气方生,不见其道,而道至矣,谓之建德若偷。
质直者,真心也。真心见,而先天足,充满天地,流贯万川,总归于一;浩浩荡荡,溢溢盈盈,此渝也。真心者,信也。性现而命存,惟精惟一者,是质直二字。精一而气足,故如渝。
大方者,空洞天地,无丝毫障蔽,明明朗照,无处不烛,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上上下下,皆是空洞成一大窍,惟气流行,光明万国,照彻诸天,谓之大方无隅。
大器者,先天见,而虚空成。器,即神室也;不要以有寻,不要以无觅; 静极气生,气生神室见,出于自然而然,不待勉强而成大器也,如水泡一样,有形无质底东西。晚成者,气生而后见,谓之晚成。
大音希声:音者,潮信也。时候到而潮不失信,如静极而气生,呼呼若有声然。又若火然, 大音希声者故耳。
大象者,神凝也;神凝而不见其形。神凝。即道也。道原无名, 惟自知其妙,难于口言,难于目见,故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此也。
夫惟这个道,中士闻而怠心生,下士闻而怪无形,惟上士者,善守善静,收拾身形,撇去心意,一点虚灵,常常内固,善贷而且成。且字最妙,稍有丝毫心意就不成,如身居土内,且成之。且字话,则不一定也。夫惟道,善空,善静,善采,善有,复善于无,谓之善贷且成。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