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易书重见天日,归藏易全本释义精解!

#参禅悟道#推荐止观2021-05-14

1993年3月湖北江陵荆州镇邱北村王家台15号秦墓,出土竹简813枚。简文内容有《归藏》、《效律》、《政事之常》、《日书》、《灾异...

1993年3月湖北江陵荆州镇邱北村王家台15号秦墓,出土竹简813枚。简文内容有《归藏》、《效律》、《政事之常》、《日书》、《灾异占》。《归藏》简394枚,约4000余字。它的出现,轰动了国内外学术界,使《归藏》这部亡佚已久的上古易书重见天日,并旁证了历代古籍中散见的《归藏》记载大部非伪书。
  在此之前散见在历朝古籍中的关于《归藏》的记载,历代都有学者注释考据,但由于战乱,辑文虽多却大部散佚。至清代,考据编辑古籍之风又盛,不少先贤穷经皓首编撰了大量散佚之文,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产。?其中比较有名的有严可均和马国翰两人。严可均(1762-1843)嘉庆五年举人。辑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马国翰(1794—1857),道光年间举人、进士,为清代著名学者、汉学家、藏书家。这两个人分别辑录了历代古籍中散见的《归藏》遗文?。本文即依据他们两人的辑录,加以整理,作出译文,整理的原则是求其全,如是明显的差错则予以修正。同时再将王家台所发现的《归藏》残简译出。在形式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严、马所辑录的译文。第二部分为王家台残简的译文,相信这是很完整的一份归藏的资料。
  第一部分 历代佚文
  按严、马两人的辑录,归藏佚文可分为以下各经:
  一、初经
  二、齐母经
  三、郑母经
  四、启筮经
  五、本蓍篇
  六、遗爻逸文
  现在我按此顺序逐一解之:
  (原文为黑色粗体字,释文为红色粗体字。说明部分为黑色细体字。除有注明出处者,余皆系本人的解释。)
  一、归藏·初经
  1、初乾 其争言
  释卦:敢于说真话。
  字义释:
  初乾为卦名,同周易中的乾卦
  争,通诤,“其争言”,释为“其诤言”。乾为阳刚,君子执言刚正不阿为诤言。
  2、初舆 荣荦之华
  释卦:“荣荦之华”当有二解:
  1、荣作荣华、兴盛,繁荣。按此解“荣荦之华”可释为:
  盛开的鲜花环绕在一起,光华灿烂。作为坤卦的释意,意思是赞扬大地。
  2、荣作梧桐树解。
  “荣荦之华”的意思是:梧桐引凤凰,比喻贤明的君主能引来有德之士,这些有德之士聚集在一起,各显才华。
  以我的看法,第二解较为妥当。
  字义释:
  初舆为卦名,同周易中的坤卦,坤为地,万木生长之地。
  荣rong:草木茂盛,引申为兴盛。草开花,亦泛指草木的花:绿叶素荣。荣华。
  荣枯(草木盛衰,喻得意失意)。
  受人敬重,光荣。荣升。荣誉。
  荣,梧桐的别称。《大雅·生民之什·卷阿》有“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荦yíng本义:回旋缠绕  
  萦,收卷也。——《说文》
  又如:萦抱、萦环、萦萦。
  牵缠;萦心(牵挂心间)。
  萦绊、萦惹(招引)
  又通“荧”。迷惑,如:萦悸、萦惑。
  3.初狠 徼徼鸣狐
  释卦:(艮为山),狐狸绕着山鸣叫。
  字义释:
  《初狠》为卦名,同周易的《艮》
  徼jiao:本义:循边。
  《前汉·百官表》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师。
  《注》师古曰:徼,遮绕也。 
  又《韵会》逻卒曰游徼。《注》每鄕有游徼,掌循禁奸盗也。 
  说明:
  有一个成语叫狐鸣鱼书,有三个近义词:狐鸣鱼出、狐鸣篝火、狐鸣篝中。 
  成语出处:《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闲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又: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如狐鸣鱼书之类,至诈为吉兆以动众。
  这个成语所出的事迹在秦末,一般认为要晚于归藏出现,但这段卦辞出于散见与古籍中,并不是出自出土竹简,如果有人在秦末按归藏笔法写一些东西也是有可能的。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古人早就认为狐狸鸣叫是一种作反的征兆,所以在归藏中列了这么一条。再者李过《西溪易说》、黄宗炎《周易象辞》在解释“艮”时,云:“艮为狠,艮有反见之象,无言笑,面目可徵,故取其刚狠之义与?”这里的意思是“艮”有反意。如果此条确实是出于陈胜、吴广之反,那么列于“艮卦”有一定的意思。
  4.初兑 其言语敦 
  释卦:(他的)说话诚恳。
  字义释:
  《初兑》为卦名,同周易的《兑》。兑可作言解。
  敦:厚,厚道;诚恳:敦厚 敦请。勉力,勉强。
  敦通“屯”,屯驻。例:扬雄《甘泉赋》:“敦万骑于中营兮,方玉车之千乘。”
  5.初荦 为庆身不动 
  释卦:庆封失掉政权,但是身不动,未受伤害。(值得庆贺)
  字义释:
  《初荦》为卦名,同周易的《坎》。将《初荦》释为《坎》卦,是因为荦者劳也,以为万物劳乎坎也。
  庆,姓氏,春秋时齐国有庆氏。
  说明:历史上齐桓公之子无亏生公孙庆克,其子以父名命氏,称为庆氏。春秋时,齐有庆封,晋有庆郑,皆齐桓公之支庶。庆封于齐灵公时任大夫,庄公时与崔杼同为上卿,执掌国政。后二人再升为左右相国。因崔杼家内内乱,庆封以弑君罪灭掉崔氏,独霸朝政。其后庆封将政事交儿子庆舍处理,而自己则荒淫无度,引起了满朝对庆氏的不满,后庆封亲信卢蒲癸与王何,趁庆封外出之机,杀庆舍,庆封见势不妙,逃至吴国。吴王将朱方(今江苏丹徒县东南)封给庆封,庆氏宗族闻讯赶来相聚,自此,庆氏富于吴。
  对庆封来说失政是一坎,逃至吴国,得到平安,出坎。坎又为陷、险,故用坎卦。
  6.初离 离监监
  释卦:人之行昭然若揭,神人监之。
  字义释:
  《初离》为卦名,同周易的《离》卦。
  监,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
  《书·酒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班倢伃·自伤赋》女图以镜监。又监监,如金之监而明察也。
  《灵枢经》阳明之上监监然。
  《六书正譌》古者歃血为盟,书其辞曰:明神监之。
  离,《玉篇》两也。
  《礼·曲礼》离坐离立。
  《注》离,两也。两相丽谓之离。
  说明:
  如《书·酒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即君王要受到监督,不是由水来监督,而是由民众来监督。
  7.初釐 燂若雷之声
  释卦:火大盛,有风雷之声。
  字义释:
  《初釐》为卦名,同周易的《震》卦
  燂,火热也
  8.初巽 有鸟将至而垂翼。
  释卦:卜鸟归,翅膀受伤垂翼而归(喻示不吉利)。
  字义释:
  初巽,即周易的巽卦。
  垂翼,鸟翅下垂不能高飞。后以“垂翼”比喻人受挫折,止息不前。王弼 注:“怀惧而行,行不敢显,故曰垂其翼。”
  鸟卜(用鸟预卜年岁的吉凶)。
  9、卦皆六画
  (各卦之形均有六画。)
  语出《易丛说》。王应麟《汉艺文志考》卷一。
  二、归藏·齐母经
  “齐母”不知何义。按《归藏》以坤为首,坤者,物之母也。郭璞《山海经注》又引有《郑母经》,疑十二辟卦以十二分野配之,未审是否。
  曰:旧言之择,新言之念。
  (曰:对以前的说法要有所选择,作为新的想法的开端。)
  以下所列为归藏卦名,按理应该每个卦名前都有个“初”字,但在马、严辑录文中都没有,以此照载。凡与传本周易或秦简卦名不同者,附上;所列卦名后少数有辞,凡有辞者,均解之。
  1舆 
  坤卦(归藏以坤为首)
  2乾
  6屯 屯膏(财富积累)
  4蒙
  5溽 
  《西溪》曰:“需为溽。”为需卦
  6.讼
  7.师,帅师。(率领军队)
  8.比
  9.小毒畜 其丈夫。(阐述一家之主的责任)参见传本周易小畜九三、六四爻。
  小毒畜,传本周易作小畜。
  10.履
  11.泰 
  秦简本、帛书《易之义》并作奈。
  12.否
  13.同人
  14.大有 
  秦简本作“大右”。
  15.狠(艮)
  16.釐(震)
  17.大过
  18.颐 
  秦简本作“亦”。
  19.困 
  秦简本作“囷”。
  20.井
  21.革
  22.鼎,鼎有黄耳,利取鳣鲤。(鼎的双耳擦得铮亮,可以用来烹鳝鱼和鲤鱼作祭享。) 
  秦简本鼎作鼒。
  传本周易中鼎卦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鳣,古之鳝鱼,与鲤鱼一起作祭祀之物。
  23.旅
  24.丰
  25.小过
  26.林祸 
  临卦,秦简本作临,与通行本《周易》同。帛书本《周易》作林。此卦名当作“林”,“祸”当是误入。
  观 
  秦简本作“灌”。
  萃 
  秦简本、帛书《周易》并作“卒”。
  称 
  秦简本作“升”,帛书《周易》作“登”。
  30.僕 良人得其玉,小人得其粟。
  ※剥:良人得其粟。其玉亦瘕,其粟亦沙。
  (要有秩序),良人可得玉,小人只能得粟。如果失去了秩序,那么玉有瑕,粟混沙。
  传本周易剥卦上九爻: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上九:最终得到的结果是不相同的,君子得到车辆,小人则在毁坏的房子里寻找残物。)
  归藏中的这一卦的卦文之意与传本周易相似,这一卦的形式似乎像传本周易中的卦辞和象辞之间的关系。
  31.复
  32.母亡 无妄 
  秦简本作“毋亡”,“母”当“毋”字之误。上博简本《周易》作“亡忘”。
  大毒畜 大毒畜为大畜。
  《归藏》此原卦名当作“大毒”。上博简本《周易》作“大”,其字从土竺声,古音与督、毒、畜皆在觉部,音近通假。
  34.瞿 即睽卦。有瞿有觚,宵粱为酒,尊于两壶。两羭饮之,三日然后苏。士有泽,我取其鱼。
  (有戟(兵器)有酒杯,用黑高粱做酒,倒在两个壶里。两头黑公羊喝酒(自嘲),三天才醒。别人有水泽,我去拿他的鱼。)
  传本周易之睽卦意为怪异,此卦也有点这个味道。
  散家人 
  此卦即《周易》之家人卦也,传抄误。
  36.节
  37.奂 
  秦简本作涣,与《周易》同。
  38.蹇
  39.荔 解卦 
  疑“荔”是“薢”字之残误,“薢”篆文作“”,“解”下部残泐,所剩如二“刀”,后人更转写为“荔”,因为“荔”下或从三刀作“茘”。“薢”即解卦也。
  员 
  秦简本作损,与《周易》同。
  諴 諴为益卦。
  黄宗炎曰:“咸为諴。”朱太史曰:“以损为员,而諴次之,则諴为益也。”
  钦 为咸卦 
  上博简本《周易》、秦简本、帛书《周易》并以钦为咸。
  恒 
  秦简本作“恒我”,因卦中有“恒我”(即恒娥)而误。
  44.规 即夬卦。
  45.夜 即姤卦。
  46.巽
  47.兑
  48.离 
  秦简本作丽。
  荦 坎卦 
  秦简本作劳。帛书《易之义》称坎为“劳之卦”。
  兼 兼为谦。
  秦简本作陵。
  51.分 即豫卦。
  52.归妹,承筐。(怀孕)
  53.渐,取女。(娶女)
  54.晋 
  秦简本作,从艸晋声。
  55.明夷,垂其翼。(受伤的鸟)
  56.岑(霁)则既济也。
  此字当读与“卷”同。
  57.未济
  58.逯 遯为,秦简本同。
  59.蜀 蛊
  60.马徒 为随卦
  61.大壮
  传本《归藏》缺噬嗑、贲、中孚三卦。
  清代马国翰辑本此下尚有荧惑、耆老、大明三卦名,但他说明是:罗苹《路史注》云,按考证此说不成立,当为人名。马注云:“罗苹之说谬误,此三卦不可信。”
  三、归藏·郑母经
  1.明夷曰:昔夏后启筮:乘飞龙而登于天,而枚占于皋陶,陶曰:“吉。”
  (释:明夷卦:过去夏朝的后启卜筮,得到的筮辞为:乘坐飞龙飞上天。将此筮文叫皋陶来占,皋陶说:“吉利”。)
  这一条取自马本,与严本不同,严本为:
  明夷曰:昔夏后启上乘飞龙,以登飞天,皋陶占之曰:「吉。」
  另有山海经注为:
  夏后启筮御飞龙登於天,吉,明启亦仙也。
  嵩高山,启母在此山化为石,而子启亦登仙。
  字义释:
  后启 后是尊称,相当于后世的王,史籍中夏代有后启、后羿、后相都是这个意思。
  启是大禹的儿子。大禹以前的尧、舜都因为自己的子孙不肖,而选择贤人继位,称作禅让。大禹本来也想学尧、舜,有意将帝位禅让于贤人皋陶,可是皋陶早死。后来夏启继承了大禹的帝位,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的皇帝。
  《夏本纪》载:“舜禅禹,禹即帝位,以咎陶(皋陶)为贤,薦之于天。将有禅之意,未及禅,会皋陶卒。”
  ※昔夏后启筮,乘龙以登于天,枚占于皋陶,皋陶曰:“吉而必同,与神交通,以身为帝,以王四鄉。
  (释:过去夏朝后启作筮,得到的筮辞是乘龙飞上天。将此筮文叫皋陶来占,皋陶说:“吉利,必通,你能和神仙交往,可以成为皇帝,统治四面八方。”)
  2.昔夏启筮徙九鼎,启果徙之。
  (释:过去夏启卜筮得到的结果要迁移九鼎(迁都),夏启果然这样做了。)
  严本为:启筮徙九鼎,启果徙之。
  这几条中常用“启筮”二个字,所以有些版本据此将这几条归入启筮经,并说明启筮经的得名就是因为此。
  3.昔舜筮登天为神,枚占有黄、龙神曰:“不吉。”?
  (释:过去舜卜筮得文为可以上天成为神仙,请有黄和龙神两人占卦,说:“不吉利”)
  4.武王伐纣,枚占耆老,耆老曰:“吉。”?
  (释:武王伐纣的时候请耆老作占,得到的结果为吉利。)
  ※武王伐商,枚占耆老曰:“不吉。”
  (释:武王伐商的时候请耆老作占,得到的结果为不吉利。)
  伐商不吉,伐纣吉?武王为商臣,伐商为反。纣无道,伐纣系替天行道。
  5.昔鲧筮注洪水而枚占大明曰:“不吉。有初无后。”?
  (释:当初鲧为堵洪水而求筮,由大明作占得到的结果是:“不吉利,开始还可以,结局不好。”)
  ※鲧筮之于《归藏》,得其大明,曰:“不吉。有初亡后。”
  (释:归藏中记有鲧求筮,由大明为他占,得到的结论:“不吉利,开始还可以,结局不好。”)
  6.昔者桀筮伐唐而枚占荧惑曰:“不吉。不利出征,惟利安处,彼为狸,我为鼠,勿用作事,恐伤其父。”?
  (释:过去商桀准备伐唐国,卜筮并要荧惑为他占,得:“不吉利。不利出去征战,安处才能得利,他是狸猫,我是老鼠,不能做事,恐怕要伤及父辈。”)
  7.昔者羿善射,彃十日,果毕之。
  (释:过去羿善于射箭,他射十日,果然成功了。)
  8.借者起射羿而贼其家,久有其奴。(注:起,羿臣之名。奴,子也。)
  (释:过去寒浞射杀后羿,并占据其妻室,时间长了,还生了儿子。)
  “起”指寒浞。寒浞又名漪,疑“起”、“ 漪”通借。
  “借者”之“借”疑为昔,错别字。
  古籍载:夏王朝初期,后羿篡夺夏朝王位后,不务政事,四出游猎,将政务委于寒浞。寒浞得权后培植自己的势力,在后羿外出游猎归来时,伺机在桃梧这个地方将他杀死,自己登上王位。寒浞杀后羿后,又将他烹熟,要后羿的儿子吃,后羿的儿子不吃,饿死在穷门。寒浞还占有了后羿的妻室,生了两个儿子。此后寒浞又攻杀夏后相,灭了斟灌氏,分封自己的儿子,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寒浞占位近六十年,后被夏后相的儿子推翻杀死,并恢复夏朝。)
  9.节殷王其国,常毋若谷。
  (释:节卦殷王筮其国运:时机未至,有过失。)
  说明:王家台秦简本中有类似记载,见于瞿卦和渐卦,瞿卦曰:“昔者殷王贞卜亓[邦]尚毋有咎……”,渐卦曰:“昔者殷王贞卜亓[邦]尚毋有咎而攴占巫咸,巫咸占之曰:‘不吉。不渐于……’”,由此可知此条原文当作“节曰:昔者殷王筮其国,尚毋有咎”,估计此条记的是殷王被囚之时的情形。
  “常”为“尚”之误,“若”乃“有”之误,“谷”乃“咎”之误。但这里为节卦爻辞,秦简本为瞿或渐卦,因此不能完全确定。)
  10.昔者丰隆筮将云气而吉核之也。
  ※丰隆筮云气而告之。
  (释:过去丰隆看到云气卜筮究其征兆。”
  ※丰隆筮云气的征兆得到结论)
  说明:
  丰隆是古代神话中的云神。
  《楚辞.九歌.云中君》汉王逸注:"云神,丰隆也,一曰屏翳。"《楚辞·离骚》:“吾令丰隆椉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淮南子·天文训》:“季春三月,丰隆乃出,以将其雨。”
  王家台秦简本中有卦曰:“大□曰:昔者□隆卜将云雨而攴占囷京,囷京占之曰:‘吉。大山之云,……’”,因此此条疑应为:昔者丰隆筮将云气而枚占之曰:‘吉。……’”。
  “核”乃“枚”字之误;“告”乃“占”字之误。
  《穆天子传》二注云:“丰隆筮御云,得《大壮》卦,遂为云师”,
  11.昔黄帝与炎神争斗涿鹿之野,将战,筮于巫咸,巫咸曰:“果哉而有咎。”?
  (释:过去黄帝和炎帝率兵在涿鹿附近的野地里争斗,将要开战时,由巫咸卜筮,巫咸卜得结论为:能成功但也有过失。)
  说明:
  严本作:昔黄神与炎神争斗涿鹿之野,将战,筮於巫咸,曰:「果哉!而有咎。」
  《帝王世纪》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克之。可见当时黄帝与炎帝争战并不顺利,三战方能得胜,所以卦为能成功,也有失误。
  12.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
  (释: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之药,嫦娥偷吃,过量,飞上月亮,将要走的时候,请有黄卜筮,有黄得到的结论是:“吉利。翩翩而行,如归家,独自一人向西而行,遇到天色昏暗不见光芒,不要惊恐害怕,后来能昌盛。”
  ※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
  (释:过去嫦娥吃西王母处得到的不死之药,奔月成为月精。)
  ?说明: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中有基本相同的内容。
  13.昔者河伯筮与洛战而枚占,昆吾占之不吉。
  (释:过去黄河水神河伯准备与洛水之神争战,请昆吾占,昆吾占得结论:不吉利。)
  说明:河伯与洛水之神而战,系为迷恋洛水女神宓妃
  14.?昔穆王天子筮出于西正,不吉,曰:“龙降于天,而道里修远。飞而中天,苍苍其羽。”
  (释:过去穆王天子为西征而卜筮,得结论为不吉利,卜辞说:“龙从天上降下来,路途遥远,鸟飞冲天,翅膀要受伤。”)
  ※昔穆王子筮卦于禺强。
  (释:过去穆王子在禺强处筮卦。)
  说明:此爻所用故事当是《国语·周语上》中的周穆王西征犬戎之事,祭公谋父谏止之,“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穆王西征犬戎而致使“荒服者不至”,故占曰“不吉”。)

四、归藏·启筮经
  清代马国翰曰:朱氏《经义考》云:按《归藏》之书,有《本蓍篇》,亦有《启筮篇》。
  宁按:马辑本作《启筮篇》,而据《玉烛宝典》卷三引《归藏易·启筮经》,则知此篇本名《启筮经》。其名“启筮”盖即取其首条首句“昔者夏后启筮”中“启筮”二字为名,其爻辞形式与《郑母经》有同者,亦有不同者。只是古人引述事多节略隐括,多非原文矣。
  1.昔夏后启筮享神于大陵而上钧台,枚占皋陶曰:“不吉。”?
  (释:过去夏代的后启为卜筮并祭神到大陵登上钧台,由皋陶作占,结论为不吉利。)
  字义释:
  钧台,《后汉郡国志》有记载:颍川阳翟,禹所都,有钧台。
  《左传》:夏启有钧台之享。
  2.昔者夏后启享神于晋之虚,作为璿台,于水之阳。
  (释:过去夏代的后启祭神于晋地的大土丘上,修造了璿台,在河的南边。)
  ※夏后曰启筮享神于晋之灵台,作璿台。
  (释:夏代的后启作筮祭神于晋地的灵台,修造了璿台。)
  字义释:璿?(璇)台:一说,可旋转的宫室;一作鹿台,即商纣王所登之鹿台。
  晋之虚:晋地附近的大丘。虚,“墟”的古字从丘,虍( hū)声。丘,山丘。本义:大土山。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说文》。河出昆仑虚。——《尔雅》
  来源:《太平御览》卷八十二引《归藏启筮》。
  3.昔女娲筮张云幕而枚占,神明占之曰:“吉。昭昭九州,日月代极。平均土地,和合万国。”
  (释:过去女娲看到天上佈满云雾如帐幕一般,于是作筮并请占,神明占得结论为:“吉利。君主的光辉照耀九州,从太阳出来的一端到月亮出来的一端。公平的分配土地,与四方国家和睦相处。”)
  字义释:
  女娲:继承伏羲,一号女希,为女皇。
  昭 “昭”义为“引导日光”。 
  《说文》——昭,日明也。
  《诗·大雅·云汉》——倬彼云汉,昭回于天。
  显扬,显示  诸葛亮《出师表》——昭陛下圣明。
  极? 顶端,最高点,尽头。
  来源:《书钞》卷一百三十二引作《归藏启筮》
  4.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邱。作《棡鼓之曲》十章:一曰《雷震惊》,二曰《猛虎骇》,三曰《鸷鸟击》,四曰《龙媒蹀》,五曰《灵夔吼》,六曰《雕鹗争》,七曰《壮士奋》,八曰《熊罴哮》,九曰《石盪崖》,十曰《波盪壑》。
  (释:蚩尤出于羊水这个地方,生有八条手臂、八个脚、宽大的头颅,越过九条泥沼去攻伐空桑,黄帝杀蚩尤于青邱。得胜后庆祝胜利,作《棡鼓之曲》十章:一曰《雷震惊》,二曰《猛虎骇(惊起)》,三曰《鸷鸟击》,四曰《龙媒蹀(顿足而舞)》,五曰《灵夔(一条腿的龙形怪物)吼》,六曰《雕鹗(鱼鹰)争》,七曰《壮士奋》,八曰《熊罴(马熊又称人熊)哮》,九曰《石盪(荡之古字)崖》,十曰《波盪壑》。)
  ※蚩尤伐空桑,帝所居也。
  (释:蚩尤攻伐空桑,是帝王的居所。)
  说明:蚩尤氏出于炎帝时代,被炎帝杀于绝曫之野。还有种说法蚩尤氏出自炎帝末年,榆罔当政的时代,被黄帝属下猛将力牧、神皇擒蚩尤氏于涿鹿之野,被应龙杀于凶黎之丘。
  字义释:
  空桑:今山东以西,河南以东,大约今衮州一带,为炎帝和夏历代建都之地。
  青邱 今山东潍坊附近有青邱村。
  来源:《路史》云:“蚩尤疏首虎腃,八肱八趾,见《归藏启筮》。”
  5.?有一星,出于题山之上。三月乌出,必以风雨。
  (释:有一颗星,出于题山上空。三月份乌鸦飞出,必定要有风雨。)
  物候,也可看作某种征兆。
  来源:《玉烛宝典》卷三引《归藏易启筮经》
  6.坤:帝尧降二女为舜妃。
  (释:坤卦:尧帝将两个女儿嫁给舜。)
  来源:《周礼?春官?太卜》贾公彦疏曰“坤(开筮)”,“开筮”即“启筮”,谓即《启筮经》之坤卦。
  7. 空桑之苍苍,八极之既张,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职出入,以为晦明。
  (释:空桑的上空天色苍茫,看到八极扩张无垠,有个妇人叫羲和,是管理日月的,让日月有序出入,使天下有白昼之明,黑夜之暗。)
  说明:
  《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山曰天台(高)山,海水入焉。东南海之外,泔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渊”。“‘瞻彼上天,一明一晦,有夫羲和之子,出于蝎谷。”
  另有说羲和与金乌(太阳)居于扶桑之树上。
  来源:罗泌《路史前纪》二引《归藏启筮》。
  8.?瞻彼上天,一明一晦。有夫羲和之子,出于阳谷。
  (看到天空光明与黑暗交替变换。是因为有个叫羲和的妇人的儿子,从阳谷出没。)
  来源: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启筮》
  9.有白云出自苍梧,入于大梁。
  (释:有白云从苍梧山升起,入于大梁。)
  严本作:太昊之盛,有白云出自苍梧,入於大梁。
  说明:大梁,今河南开封一带。
  来源:《文选》卷二十谢元晖《新亭渚别范零陵诗》李善注引作《归藏启筮》
  10.共工人面、蛇身、朱发。
  (释:共工长着人的面孔,蛇的身体,红色的头发。)
  来源:《路史注》并引《归藏启筮》
  11.丽山之子,青羽人面马身。
  (释:丽山的人,有青色的羽毛,人的面孔,马的身体。)
  严本作:丽山之子鼓,青羽人面马身。
  说明:今广东茂名有丽山,有奇观胜景。
  来源: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启筮》
  12. 金水之子,其名曰羽蒙,乃占之曰:“羽民是生百鸟。”
  (释:金水地方的人,名字叫羽蒙。根据这一点占得:“羽民是饲养百鸟的。”)
  来源:《文选》卷十三祢正平《鹦鹉赋》注引作《归藏殷筮》,《太平御览》卷九百十四作《启筮》,引多“乃之羽民”四字。
  13.?羽民之状,鸟喙赤目而白首。
  (释:羽民的形状,鸟的嘴,红的眼睛,白色的头。)
  来源: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启筮》
  14.滔滔洪水,无所止极,伯鲧乃以息石、息壤以填洪水。
  (释:洪水滔天,无法阻挡,四处泛滥,伯鲧用息石、息壤去阻挡、填没洪水。)
  来源: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启筮》
  15.鲧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熊。
  (释:鲧死后,尸体三年不腐烂,用吴刀切割,化为黄熊。)
  严本作: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山海经·海内经》注)
  吴刀,古代最锋利的刀,出于吴地。
  来源: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启筮》
  鲧殛死,三岁不腐,副之以吴刀,是用出禹。
  (释:鲧被诛死,尸体三年不腐烂,用吴刀切割,引出大禹。)
  字义释:副同剖
  来源:《初学记》二十二
  大副之吴刀,是用生禹。
  (释:用吴刀大剖,是为了产生大禹。)
  来源:《初学记》二十二
  16.昔彼《九冥》,是与帝《辨》同宫之序,是为《九歌》。
  (释:过去的《九冥》这首歌是和帝的《辨》同调的序曲,又称作《九歌》。)
  来源: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启筮》
  17.不得窃《辨》与《九歌》以国于下。
  (释:不能将《辨》和《九歌》私自用于国礼之下。)
  来源: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启筮》
  五、归藏·本蓍篇
  1.蓍二千岁而三百茎,其本以老,故知吉凶。
  (释:蓍草生长的寿命长达2000年,能分蘖出三百根,因为它的寿命长,所以能知晓吉凶。)
  说明:
  班固《白虎通》载孔子云:蓍之为言耆也。老人历年多,更事久,事能尽知也。
  陆佃《埤雅》云:草之多寿者,故字从耆。
  《博物志》言:蓍千岁而三百茎,其本已老,故知吉凶。本品常为占卜之用,故得此名。叶如栉齿状深裂,形似而以蜈蚣喻之。
  《易纬·乾凿度》引古《经》说:“蓍生地,于殷凋殒一千岁。一百岁方生四十九茎,足承天地数,五百岁形渐干实,七百岁无枝叶也,九百岁色紫如铁色,一千岁上有紫气,下有灵龙神龟伏于下。”
  《说文解字》也说蓍草“生千岁(才)三百茎。
  2.蓍末大于本为上吉,蒿末大于本次吉,荆末大于本次吉,箭末大于本次吉,竹末大于本次吉。蓍一五神,蒿二四神,荆三三神,箭四二神,竹五一神。筮五犯皆藏,五筮之,神皆聚焉。
  (蓍草上部大于根部为最好,蒿草上部大于根部为次好,荆草上部大于根部为次好,箭竹上部大于根部为次好,竹子上部大于根部为次好。用蓍草占,一、五有神通;用蒿草占,二、四有神通;用荆草占,三、三有神通;用箭竹占,四、二有神通;用竹子占,五、一有神通。卜筮用这五种占,都可信而藏之,连续筮五次,神道都来了。)
  《太平御览》卷七百二十七引《归藏》,按《博物志》云:“蓍末大于本上吉,次蒿,次荆,皆如是”,盖约文言之。朱太史《经义考》云:“当属《本蓍篇》中语”,兹并据以采补。宁按:由此条可知古人筮卦之工具不徒蓍草,蒿、荆、箭、竹均可用也。
  3.筮必沐浴斋洁焚香,每月望浴蓍,必五浴之。浴龟亦然。
  (卜筮之前必须要沐浴、吃斋、保持洁净,焚香,在月望(满月)之时沐浴后作筮,要沐浴五次。用龟卜或龟甲也要这样洗干净。)
  ?《博物志》卷九
  六、归藏·遗爻逸文
  1.乾者,积石风穴之琴。亭之者弗亭,终身不瘳。
  (释:乾卦之义,好像山上罍积的石头形成的风洞,有声音发出像鸣琴,其音似停非停,袅袅不断,一直不会止息。)
  2.离处彼南方,与日月同鄕。
  (释:离卦位居南方,和日月处于一个地方。)
  3.上有高台,下有雝池,以此事君,其富如何。
  (释:上面有高大的楼台,下面有百鸟和鸣,用这些来服侍你,这种富贵的感觉怎么样?)
  ※上有高台,下有雝池。以此事君,其贵若化;若以贾市,其富如河。
  (释:上面有高大的楼台,下面有百鸟和鸣,用这些来服侍你,富贵的感觉充满四周。如果要以商贾牟利得到的财富去营造这样的环境,他的财富要像河流一样滚滚而来才能达到。)
  4.有人将来,遗我货贝。以至则彻,以求则得。有喜则至。
  (释:有人要来,送给我钱贝,使我不再困穷,有求就能得到,求喜,喜就来临。)
  5.有人将来,遗我钱财,日夜望之。
  (释:有人要来,送我钱财,日日夜夜盼望。)
  6.君子戒车,小人戒徒。
  (释:君子出行用车,小人步行。)
  戒,作出发解,如戒行(出发上路),戒途、戒程、戒道。
  7.有凫鸳鸯,有雁鹔鷞。
  (释:水鸟中有鸳鸯戏水,也有大雁鹔鷞高飞。)
  8.东君、云中。
  (释:东君(太阳神)出没于云中。)
  9.穆王猎于戈之墅。
  (释:穆王把战场当狩猎之地。)
  即穆王西征犬戎之事,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
  10.求息得酒,言語譊譊。
  (释:去要利钱,却得到酒,言语不合,发生争议。)
  11.縈々[之]華,絫々之實。
  (释:莹莹光华,累累果实。)
  12.祟在司命。
  (释:相信司命之神,反而出怪。)
  13.痿痺,暴厲之疾也。
  (痿痺这种病源自于脾性暴躁、凶狠。)
  14. 乾为天、为君、为父、为大赤、为辟、为卿、为马、为禾、为血卦。
  《路史·发挥》。案此盖《说卦》文,殷《易》先有,非始《十翼》。)
  15. 苍帝起,青云扶日,赤帝起,黄云扶月。
  (苍帝起,有青云出现在日边,赤帝起,有黄云出现在月边。)
  《艺文类聚》卷九十八引《洛书》有此文,云:“苍帝起青云扶日,赤帝起黄云扶日。有白云出自苍梧,入于大梁。”
  《五行大义》曰:“东方大昊,庖羲氏,主春,苍精之君。南方炎帝,神农氏,主夏,赤精之君。中央黄帝,轩辕氏,主四季,黄精之君。西方白帝,金天氏,主秋,白精之君。北方黑帝,颛顼氏,主冬黑精之君。”因此此句中之“苍帝”应指庖羲氏;赤帝指神农氏。
  归藏·十二辟卦
  子复,丑临,寅泰,卯大壮,辰夬,巳乾,午姤,未遯,申否,酉观,戌剥,亥坤?
  徐善曰:“此《归藏》十二辟卦,所谓商易也。辟者,君也。其法:先置一六画坤卦,以六阳爻次第变之,即成复、临、泰、大壮、夬五辟卦;次置一六画乾卦,以六阴爻次第变之,即成姤、遯、否、观、剥五辟卦,十辟见而纲领定矣。又置一六画坤卦,以复辟变之,成六卦之一阳;以临辟变之,成十五卦之二阳;以泰辟变之,成二十卦之三阳;以大壮辟变之,成十五卦之四阳,以夬辟变之,成六卦之五阳。更进为纯乾,而六十四卦之序已定矣。徐而察之,乾之六位已为遞变之新爻,而坤之六位犹为未变之旧画,即卦中阳爻已变而阴爻犹故也。于是复置新成之乾卦,以姤辟变之,成六卦之一阴;以遯辟变之,成十五卦之二阴;以否辟变之,成二十卦之三阴;以观辟变之,成十五卦之四阴;以剥辟变之,成六卦之五阴,更进为纯坤之六位已更新矣。卒之非有两营也,止此六十四虚位,顺而求之,由坤七变,得阳爻一百九十二,而纯坤之体见。逆而遡之,由乾七变得阴爻一百九十一,而纯坤之体见。一反一覆,而三百八十四爻之易全矣。”
  (这一段阐述的就是爻变之法,嗣后我将发专文详解。)

…………………………………………………………………………………………………………

附 录1

归藏·十二辟卦

子复,丑临,寅泰,卯大壮,辰夬,巳乾,午姤,未遯马曰:朱太史曰:“《归藏》本文作

。”申否,酉观,戌剥马曰:朱太史曰:“《归藏》本文作仆。”亥坤马曰:徐善《四易》。

马引徐善曰:“此《归藏》十二辟卦,所谓商易也。辟者,君也。其法:先置一六画坤卦,以六阳爻次第变之,即成复、临、泰、大壮、夬五辟卦;次置一六画乾卦,以六阴爻次第变之,即成姤、遯、否、观、剥五辟卦,十辟见而纲领定矣。又置一六画坤卦,以复辟变之,成六卦之一阳;以临辟变之,成十五卦之二阳;以泰辟变之,成二十卦之三阳;以大壮辟变之,成十五卦之四阳,以夬辟变之,成六卦之五阳。更进为纯乾,而六十四卦之序已定矣。徐而察之,乾之六位已为遞变之新爻,而坤之六位犹为未变之旧画,即卦中阳爻已变而阴爻犹故也。于是复置新成之乾卦,以姤辟变之,成六卦之一阴;以遯辟变之,成十五卦之二阴;以否辟变之,成二十卦之三阴;以观辟变之,成十五卦之四阴;以剥辟变之,成六卦之五阴,更进为纯坤之六位已更新矣。卒之非有两营也,止此六十四虚位,顺而求之,由坤七变,得阳爻一百九十二,而纯坤之体见。逆而遡之,由乾七变得阴爻一百九十一,而纯坤之体见。一反一覆,而三百八十四爻之易全矣。”○宁按:“辟卦”之说乃起自汉代,徐善凭己意揣测《归藏》有十二辟卦,以为商易如此,非引《归藏》原文,盖其时《归藏》已佚,明清之际的徐善无缘得见,故其所言“《归藏》十二辟卦”云云乃无据之说,非《归藏》所有。姑附于此,供进一步探讨。

附 录2:

《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归藏》序

清·马国翰

《归藏》一卷,残阙。《周礼·春官·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郑玄注:“《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而藏于中”,杜子春曰:“《连山》,宓牺;《归藏》,黄帝”,贾公彦疏引郑志答赵商云:“非无明文,改之无据,且从子春。”近师皆以为夏殷也。《礼记·礼运》:“孔子曰:‘吾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我得坤乾焉。’”郑注云:“殷阴阳之书,存者有《归藏》”,是亦以《归藏》为殷《易》矣。《汉书·艺文志》不著录,晋《中经簿》始有之,阮孝绪《七録》云:“《归藏》杂卜筮之书杂事。”《隋书·经籍志》有十三卷,晋太尉参军薛贞注,《唐书·艺文志》卷同,宋《中兴书目》载有《初经》、《齐母》、《本蓍》三篇,诸家论说多以后出,疑其伪作,郑樵《通志略》云:“言占筮事,其辞质,其义古,后学以其不文,则疑而弃之,独不知后之人能为此文乎?”杨慎亦云:“《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见桓谭《新论》,则后汉时《连山》、《归藏》犹存,未可以《艺文志》不列其目而疑之,今玩其遗爻,如“瞿:有瞿有觚,宵粱为酒,尊于两壶。两羭饮之,三日然后稣。士有泽,我取其鱼”、“良人得其玉,君子得其粟”、“有凫鸳鸯,有雁鹔鷞”之类,皆用韵语,奇古可诵,与《左氏传》所载诸繇辞相类,《焦氏易林》源出于此,虽“毕日”、“奔月”颇涉荒怪,然“龙战于野”、“载鬼一车”大《易》以之取象,亦无所嫌也,但殷《易》而载“武王枚占”、“穆王筮卦”,盖周太卜掌其法者推记占验之事,附入篇中,其文非汉以后人所能作为也。今并宋时三篇亦佚,朱太史《经义考》搜辑甚详,据以为本,间有遗漏,为补缀之,并附诸家论说为一卷,以此与世传《三坟书》所谓《气坟归藏》者互较参观,其真赝可以立辨矣。历城马国翰竹吾甫。

附录3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归藏》案语

清·严可均

杜子春注《周礼》云:“归藏,黄帝也。”《御览》六百九引《帝王世纪》云:“殷人因黄帝曰《归藏》。”《礼运》:“我得坤乾焉”,郑元云:“其书存者有《归藏》”,《疏》引熊安生云:“殷《易》,以坤为首,故先坤后乾。”《隋志》、旧、新《唐志》:“《归藏》十三卷”,《隋志》又云:“《归藏》汉初已亡,晋《中经》有之,唯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以本卦尚存,故取贯于《周易》之首,以备殷《易》之缺。”案《御览》六百八引桓谭《新论》云:“《归藏》四千三百言”,是西汉末已有此书,《汉志》本《七略》,偶失载耳。《文献通考》引《崇文总目》云:“今但存《初经》、《齐母》、《本蓍》三篇”,《玉海》引《中兴书目》同。《文渊阁书目》不著录,盖三篇又亡于元明之际。今蒐辑群书所载,得八百四十六字,视桓谭所见本略存十二焉。

王家台秦简

1、寡曰:不仁者夏后启是以登天啻弗良而投之渊寅共工队□江□◇ 501(卦曰:夏朝的后启行不仁,想登天,上帝不满,使他投入深渊,如摈斥共工,将其坠之江中。)有将“寡曰”释为寡人说,或者断句的时候干脆断成:“寡曰不仁者”。查古籍最早将“寡”作为古代王侯的谦称时在战国,见《孟子·梁惠王下》: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如果按“寡人”来解释,那么此条系后代君王评说夏后启之辞,我认为不甚妥当,再加上这批竹简起始均为某卦曰,所以我将“寡”作“卦”之同音字解。“啻”的本意为不止,不只,适用面很少。但此批竹简(182)号中有黄啻、赤啻,很明显是“帝”的意思,因此此地参照第十二条释为“帝”。“寅”字有人译为“移”,虽也有去除之意,但引用牵强。“寅”之本义古时同“髕”,即现代词中的“髌”。髌骨,膝盖骨。其实“髕”这个词在古时还有髕斥之意,就是现在的摒弃的意思。“共工”,此词中的“共工”有人释为共工的儿子,说共工的儿子能治水,因此以其代替后启。这种译法实在是挖空心思的杜撰,因为不仅古籍中无此记载,即使传说中也无共工之子替代夏后启一说,真是匪夷所思。我认为共工就是共工,牵出个共工之子没有依据。《山海经.海内经》:“……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又《天文训》、《淮南子》:“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谓共工怒触不周山,导致天下洪水泛滥,所以共工此人与水有密切的关系。其后的一个“  队”字是“坠”字的古字。前引的“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可以理解为共工生时坠于江水,古人可以会意为共工暴戾,上帝不满意,因此一生下来就坠入江中,因此此处译成“共工坠之江中。”并非随心所欲的杜撰。
2、天目朝朝,不利为草木,赞赞偁下□◇ 181(按:此简头有乾卦卦画)天、地相对;目,眼睛,有张目、瞑目,即张眼、闭眼;朝、夕相对,朝为早晨、白天,夕为黄昏、夜晚。因此“天目朝”释为“天眼睁为白天”。有人将此译为“天之昭昭”,引伸之义过于随意,不足为训。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光照与植物生长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植物的生长当然离不开光照,但是光照时间长,植物生长时间短。光照不足,植物生长时间长。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光照和植物的生命成反比,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作“不利为草木”。乾、坤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乾者阳刚,为天、为太阳、为火。坤者柔顺,为地、为月亮、为水。万物生长须阴阳调和,过刚则死,过弱则亡。因此如果只有阳刚的太阳当然不利于草木,必须要有柔和的坤作辅助,为草木生长提供场所,提供水分。甚至于黑夜对于植物的生长也是非常的重要。“赞”作辅助译。 《小尔雅·广诂》:赞,佐也。《国语·晋语》:子若能以忠信赞君。《资治通鉴》: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易经中乾坤为天地。乾为天、为主导、上位;坤为地、为辅助、下位。(因此整句释为:天睁目为白天,……不利于草木,(有坤、大地)辅助,且能甘居下位。……。)
3、肫曰昔者效龙卜为上天而攴◇ 323(屯卦曰:过去有(后启)想仿效龙上天而卜,并占卦。)传本中有类似的卜辞,可参阅。
4、【蒙】曰昔者□□卜□◇ 无解。
5、讼曰:昔者□□卜讼启□□□◇(讼卦曰:过去有……为讼而卜,投奔启……。)
下面这段古文为这一卦作了很好的旁注,《孟子·万章上》:
“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意思是说大禹曾经将益作为接班人,大禹死了三年以后,丧期满,益为躲避大禹的儿子启,逃到箕山的背面。这时候朝野有诉讼或断狱事情发生,人们都不去找益,而去找启来裁判,又说:“这是我们的先君之子啊!”歌功颂德的人也不歌颂益而歌颂启,说:“这是我们的先君之子啊!”所以这一卦讲的就是这段古事,讲的是人们要解决讼事都去找夏后启。帝王世纪中也说到后启在得到权力成为帝王的前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有所作为的。
6、师曰:昔者穆天子卜出师而攴占□□□◇439◇龙降于天而□◇ ◇远飞而中天苍◇(师卦曰:过去有穆天子为出师而卜占……,(得辞)龙降于天而……远,飞而冲天,(翅膀)伤……。)传本中有“14. 昔穆王天子筮出于西正,不吉,曰:“龙降于天,而道里修远。飞而中天,苍苍其羽。”,可参阅。
7、比曰:比之芣芣,比之苍苍,生子二人或司阴司阳,不□姓□◇216(比卦曰:与车前子这样的小花相比,与苍天相比(大小和能力都不相同),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司阴,一个司阳,不相同的命运……。)“芣”,芣苢,古指车前草。夏季开淡绿色的花。叶和种子可供药用。“姓”命,性命。《晏子春秋》:救民之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
8、少督曰:昔者□小子卜亓邦尚毋有吝而攴◇206(小畜卦曰:过去有……小子卜他的邦国的命运有没有不利而占卦。)少督,少畜,即小畜。传本中有“9.节殷王其国,常毋若谷。”可参阅。
9、履曰:昔者羿射陼比庄石上羿果射之曰履□◇461(履卦曰:过去有后羿能射远处的海中的小物,如同射附近庄上的石头,后羿后来射日,是有准备的……)昔者羿善射,彃十日,果毕之。传本中有“7.昔者羿善射,彃十日,果毕之。”可参阅。
10、柰曰:昔者攷龙卜□9633;而攴占囷京,囷京占之曰不吉,柰之□◇11(离卦曰:过去有效龙卜……而占之于囷京。囷京占得不吉,离之……)柰,李,同“离”,是为离卦。这一卦可能还是和传本中夏启欲登天之卦有关系。
11、否曰:昔者□□□◇ 无解。
12、同人曰黄啻与炎啻战◇182 ◇=咸=占之曰果哉而有吝□◇(同人卦曰:黄帝和炎帝相战……,巫咸占之曰:能胜但有过失。)
传本中有“昔黄帝与炎神争斗涿鹿之野,将战,筮于巫咸,巫咸曰:“果哉而有咎。”可参阅。
13、右曰昔者平公卜亓邦尚毋【有】咎而攴占神老,神老占曰吉,有子亓□间漻四旁敬□风雷不◇302(大有卦曰:过去宋平公卜他治国,有没有过失,请神老为他占得到的结论是:人知动静而能闲,且思绪清澈,周围之人相敬,风雷不起。)“间”作闲、安静解。
“漻”作清澈解。此句中之“平公”可能是指宋平公,宋平公在位44年(前575年—前532年)。他在位期间晋、楚为两大霸主,多次发动争霸之战,以至中原地区民苦于战争,难以聊生。周边的国家如宋国等不仅要向晋、楚奉贡,而且还常常要被迫加盟于一方卷入战争。因此宋国作为一个实力不足的国家,只能夹缝中求生。至宋平公,在位期间两次组织调停晋、楚之间的矛盾,称之为弭兵之会。尤其是第二次弭兵之盟在宋国都城举行,有十四国参加。在这个会上晋、楚互相承认成为共同霸主,使中原地区的局势得到了一段时间的缓和,民众也得益将息,因此宋平公应该得到历史的肯定。此卦估计是其时宋平公为自己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政策应对晋、楚而卜。
14、大过曰昔者日月卜望□◇(大过卦曰:过去有人卜日月朔望。)
15、亦曰:昔者◇“亦”疑同“颐”卦。此条过简无解。
16、囷曰:昔者夏后启卜亓邦尚毋有吝而攴占◇208(困卦曰:过去夏代的后启卜他的邦国有没有过失而占。)
17、井曰:昔者夏后启贞卜◇319(井卦曰:过去夏代的后启求卜。)
18、鼒曰:昔者宋君卜封□而攴占巫苍,巫苍占之曰:吉。鼒之它它,鼒之碎碎。初有吝,后果述。(214)(鼒同鼎,不过还是有所差别,《说文解字》:“鼒,鼎之圜掩上者。”就是说鼒是加了圆盖的鼎。鼎本来在古代是祭祀器,用来烹制食物。这是很明确的,第一个“鼒”字是鼎卦的鼎,后面的两个“鼒”就是有圆盖的存储祭祀食物的鼎。但接下来的“它它”和“碎碎”却有了很大的歧义,成为注释的难题。有些本子上“它”作“芲”,“碎”作“卒”或“焠”。“芲”读音为lun,是花的古字。“卒”义为兵卒,或终止、停止。“焠” 可作针灸用,也同淬,淬火。用此两解在此句中均无法说通。由于是残简,再加上古字难辨,所以这就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不仅如此即使认定为“它它”,也有人将其释成蛇,“它”字形如虫,古代确也解为蛇,有古语问:“无它乎?”就是问:“没有蛇吧?”我的一贯宗旨就是尽量不做曲解,宁愿直译也不歪曲,有现成实例的绝不杜撰。查“它它”,有古语实例谓“它它籍籍”, 司马相如《上林赋》:“它它籍籍,填坑满谷。”指杂乱众多的东西。“碎”则本来就没有多少歧义,就是石头崩解之意,“碎碎”就是分解成小块。封: 疆界。述:遵循、顺从。按照上述字义,倒是很相配的,用“它它”“碎碎”来形容鼎中所装的食物十分贴切,一是杂乱,二是碎块。即使将“它”字作蛇解,也没有什么不可解,因为在传本中我曾经译过,古人用鳝鱼和鲤鱼做祭祀之物。其中的鳝鱼形状与蛇几无二致,且即使是整条的鳝鱼放进去,也是纠缠不清,显得杂乱。因此我认为,只要不去故弄玄虚,这一卦倒也不难解了:(鼎卦曰:过去宋国君卜弭兵之盟划分各国边境事而请巫苍作占,得到的结论是吉利,如同鼎中之食一开始是乱七八糟,细细碎碎,经过烹饪变成美食。所以结论是:一开始很麻烦,结果顺利。)
19、丰曰:昔者上啻卜处□□而攴占大明,大明占之曰不吉,□臣体体,牝□雉雉◇304(丰卦曰:过去上帝卜处境……而请大明为占,大明占得结论为不吉利,说下面的臣子笨笨,如牝马之懦弱,又如野鸡不能高飞。)体:首义为笨。《集韵》部本切,盆上声。劣也。又麤貌。与笨同。《通雅》輀车之夫曰体夫。这里的上帝是指的在位的帝王。
20、大过曰:昔者□小臣卜逃唐而攴占中虺,中虺占之曰不吉,过亓门言者□◇523(大过卦曰:过去有小臣卜逃到唐地去的后果,由中虺作占,得到的结论为不吉利,去了也待不住,好像串门说说话而已。)这一卦难解,难点在于小臣逃唐不知为哪一代,哪一国之事。中虺,史有记载。仲虺:商汤之贤相,与伊尹一起辅佐商王。《左传》定公元年载:「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奚仲迁于邳。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尚书.序》中曾经提到「仲虺作诰」。《左传》襄公三十年,子皮说:「《仲虺之志》云:『乱者取之,亡者悔之』」。如果以中虺活跃的年代为据,那么此事发生在商汤时期。唐国历史非常悠久,有唐尧之称,舜时封儿子丹朱为唐(今河北省唐县)侯。唐侯一直到周成王被灭。因此中虺的活动与唐有重叠,只能这样判断了。
21、临曰:◇ 无解。
22、灌曰:昔【者】夏后启卜(知北游按:此字从酉昜声,传本作享。)◇(观卦曰:过去夏后启卜享。)灌,观卦。
23、【卒】曰昔者□卜出云而攴占◇◇卒曰:昔者屳卜出云而攴占囷京,囷京占之曰不吉,卒◇305(萃卦曰:过去……为出云而占卦。)(萃卦曰:过去有仙人卜出云,占卦于囷京,囷京占得结论为不吉利,终止……。)卒,萃卦。屳,音鲜。山居长往也。《字汇》卽仙字。入山长生曰仙。传本中有“10.昔者丰隆筮将云气而吉核之也。
※丰隆筮云气而告之。”可参阅。
24、复曰:昔者陼王卜复白雉□◇
​陼,音zhu,水中的小洲。此字在此可解为楚国的楚。陼这个字适用面不广,在楚辞中却多次出现,如《楚辞·九章》中有:“乘鄂渚而反顾兮,欵秋冬之绪风。”“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鄂渚为鄂州,今武昌。枉渚,枉水流入沅水的小水湾,在今湖南常德市。清华简再次印证了这一点。简中讲到楚武王的时候,都城因为地方小,不能适应人口增长,于是对紧邻水域疆浧进行改造,扩大居住面积。改造的方法是把疆浧的水围起来,向水域借空间,也就是后世的“筑圩子”。经这种方法改造的地方叫做郢,也就是陼。白雉,白色羽毛的野鸡。古时以为瑞鸟。《尚书大传》卷四:“ 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楚辞·天问》:“厥利维何,逢彼白雉。”汉 班固《白虎通·封禅》:“白雉降,白鹿见,白乌下。”此卦可解为:(复卦曰:过去楚王为天下太平而卜。)
25、毋亡曰:出入汤汤,室安处而壄安藏,毋亡◇471毋亡,无妄。汤汤,音shāng shāng,形容水流大而急,浩浩荡荡之意。壄,音ye,野,郊外之意。(无妄卦曰:出入堂堂,有室可居,有野可藏,不需要逃亡。)
26、(知北逰按:左目右瞿,简头有睽卦卦画)曰:昔者殷王贞卜亓【邦】尚毋有咎◇
此卦同传本中之“9.节殷王其国,常毋若谷。”可参阅。
27、散曰:昔者◇◇□卜□散实而攴占大◇。传本有“散家人”,此卦残缺过多,无解。
28、节曰:昔者武王卜伐殷而攴占老=考=占曰吉◇194。传本有“4.武王伐纣,枚占耆老,耆老曰:“吉。”
※武王伐商,枚占耆老曰:“不吉。”可参阅。
29、涣曰昔者高◇328(涣卦曰:过去高……)
30、【蹇】□◇ 无解。
31、损曰◇ 无解。
32、【咸】曰◇ ◇咸曰□◇ 无解。
33、恒我曰:昔者女过卜作为缄而◇476(恒卦曰:过去女过卜作,得到的结论是缄默而……。)这里的女过,有人解为女娲,吾不采信。
34、(知北逰按:此字上罒下左炎右匕,当即罽字,即夬卦)曰:昔者赤乌止木之遽初鸣曰鹊后鸣曰乌有夫取妻存归亓家◇212(夬卦曰:过去有赤鸟停留在树上,有惊惧状,先叫的是鹊,后叫的是乌鸦。有男子娶妻,回归其家。)有夫妻成双成对,男为贵女为卑之意。赤鸟,也可解为幼鸟,幼鸟全身遍布红毛。古时有传说:一窝之鸟先鸣为鹊,后鸣为乌。
35、□(知北逰按:此简头有姤卦卦画,此当即姤卦)曰:昔者◇5 无解。
36、兑曰:兑兑黄衣以生金,日月并出兽□◇ 兑,为泽,为西,五行属金。这一卦之解的要点在于后半句“日月并出兽”,日月并出按现代科学说法很正常,但在古人看来是不祥之兆,见下面引文:《春秋•考异邮》曰:“日月并照,出数月俱行,或大或大,满不消;其下必有煞君、灭邦、女主持政、大夫乱纲、夷狄内侵、天下咸兵。”京氏曰:“日月并出,为并明;天下有两主立。”“日月并出,兵在内。”《魏氏图》曰:“日月并见者,君为臣,臣为君,其世乱,民相残。”《荆州占》曰:“日月并出,是谓灭亡,天下有国者亡”,“日月并出,是谓死丧,吏人会聚,以下凌上。”兽:野兽。上古时野兽横行,“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因此“日月并出兽”,完整的句子可能为“日月并出兽横行。”也即天下大乱。由此“兑兑黄衣生金”也为异象,不吉之兆。有一种蜻蜓科的飞虫名“黄衣”。蜻蜓群飞一般都在大雨来临之际,喻示有变。 因此该卦全句译为:(兑卦曰:沼泽地上黄衣成群飞舞,一片金光。日月并出野兽横行,天下将大乱之兆。)
37、丽曰:昔者上◇ 无解。
38、劳曰:昔者蚩尤卜铸五兵而攴占赤□◇536(坎卦曰:过去蚩尤为征战而铸造五兵卜其后果,由赤乌为占。)劳,坎。《索隐》管子曰“蚩尤受卢山之金而作五兵”。)
39、陵(知北逰按:此简头有谦卦卦画,此即谦卦)曰:昔者赤乌卜裕,水通而见神为木出焉是啻◇503 (谦卦曰:过去有赤乌卜能否裕民富国,得卦为水通而见神,属木,出而为帝。)赤乌,人名,或赤乌部落之人。《穆天子传》卷二:“天子西征。甲戌,至于赤乌之人,其献酒千斛于天子,天子使祭父受之,曰:赤乌氏先出自周宗。” “水通”:《山海经·海内经》载:“南海之内,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建木。太白皋爰过,黄帝所归。”“太白皋爰过”,即伏羲上下于建木之意。《淮南子·时则训》高诱注:“太皞、伏羲氏,东方木德之帝也;句芒,木神。”中国古代传说中伏羲是一位对华夏文明作出过卓越贡献的神话人物,有关他的传说,最具神秘色彩的便是他的出生和成婚。传说中的伏羲人面蛇身,是因他的母亲在一个名叫雷泽的地方踩了一个巨人的脚印而怀孕12年后出生的。这个雷泽据考证就在现今的天水市境内。后来,一次洪水吞没了整个人类,唯有伏羲和他的妹妹女娲幸存了下来。伏羲与女娲结成夫妻,延续人类。这个神话中伏羲的母亲受孕得益于水泽,再加上山海经所说,伏羲能借助建木从南海中上天,再加上伏羲人面蛇身,很可能伏羲是一个以蛇为崇拜图腾的部落领袖。大蟒——龙出于水,所以就得到了“水通而见神”的说法。宋邹浩《四柏赋》:“及夫时运遄往,木帝无为,骤雨滂沱以涤荡,狂飈奔腾而折摧。”看来木帝和水的关系确实不浅。另有汉·孔安国:“《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就是说伏羲画八卦,也得益于水中所出的神物。从现代地理上来看伏羲的出生地——天水,北部为黄土梁峁沟壑区。渭河及其支流横贯其中,形成宽谷与峡谷相间的盆地与河谷阶地。对天水市,我们一般人的认识认为是属于北方城市,其实她的气候环境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带,尤其是南部地区年降水量高达800—900毫米,极端最高气温38.2℃,极端最低气温-17.4℃。所以这一地区成为中国古人类和古文化发展的摇篮有其天然条件。该卦为谦卦,传本谦卦全文适用于此也很贴切:谦:亨,君子有终。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六二:鸣谦,贞吉。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六四:无不利,撝谦。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所以这一卦所讲述的是赤乌部落投靠伏羲部落的情形。
40、介(知北逰按:此简头有豫卦卦画)曰北北黄鸟,杂彼秀虚,有樷者□□有□□人民◇207(豫卦曰:北北鸣叫着的黄鸟,参差飞翔在虚空中,穿越在秀丽的景色中,停留到树丛之中……有……人民居住。)拟补此句:北北黄鸟,杂彼秀虚,有叢者居,见有德邦,人民居之。介,为豫卦。黄鸟,色彩靓丽,并能为人所驯养,接受人的命令表演或鸣叫,因此深得人们喜爱。历来有许多诗文由此而借黄鸟之名予以寄托,如:《山海经·大荒南经》:“有巫山者,西行黄鸟。帝药,八斋。黄鸟于巫山,司此玄蛇。”《诗经·小雅》:黄鸟黄鸟,无集于榖,无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榖。言旋言归,复我邦族。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此邦之人,莫可与明。言旋言归,复我诸兄。黄鸟黄鸟,无集于栩,无啄我黍。此邦之人,不可于处。言旋言归,复我诸父。《诗经·秦风》:“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雄鸟叫声为双音,因此此卦中之“北北”也可认为是形容黄鸟的鸣叫声。要解“杂彼秀虚”四个字倒可以用用清代乾隆皇帝为颐和园一座牌坊所题名及作诗。颐和园东宫门外200米处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瑰丽的牌楼,牌楼为三间四柱七楼式,描金绘彩,雕龙画凤,全然皇家气派。这是清朝保存下来的北京最大的过街牌楼,其正反两面分别题写匾额“涵虚”和“罨秀”,均由乾隆皇帝御书。所以此牌坊名为涵虚罨秀牌坊,有诗称道: 涵虚混太清,罨秀意幽瀛。锦绣宜仙境,风光入帝京。昆明邀客醉,万寿引花迎。朱阙烟霞外,嵯峨万古名。此牌坊中的“涵虚”意思是指颐和园周围环境空旷,含蓄天地;“罨秀”之意是网罗秀色属意深远幽静。这四个字将整个颐和园的形势描绘得淋漓尽致。那么乾隆皇帝怎么会想到“涵虚罨秀”这四个字的,莫非他也看过归藏此卦之“杂彼秀虚”?再看传本豫卦,卦意也十分适于此卦辞:豫:利建侯行师。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41、归妹曰:昔者恒我窃毋死之□◇307◇□□奔月而攴占□□□◇201。参阅传本“12.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
42、渐曰:昔者殷王贞卜亓邦尚毋有咎而攴占巫咸,巫咸占之曰不吉。不渐于◇335。参阅传本“9.节殷王其国,常毋若谷。pan >”
43、(知北逰按:此字上艹下晋,《集韵》以为“茜”之或体,即晋卦。下同)曰:昔者◇◇卜帝之虚作为□◇曰:昔者夏后启卜帝晋◇336。此卦辞同“22、灌曰:昔【者】夏后启卜享。”卦名不同,不知何故。
44、明夷曰:昔者夏后启卜成乘飞龙以登于天而攴占□□◇。参见传本郑母经“1.明夷曰:昔夏后启筮:乘飞龙而登于天,而枚占于皋陶,陶曰:“吉。”
45、(知北逰按:此简头有既济卦画,字为螣字缺月字边旁)曰:昔者殷王贞卜亓邦尚毋有咎而攴占巫咸巫咸占之曰不吉(螣)亓席投之壑(螣)在北为牝□◇213(既济卦曰:过去殷王卜他治邦国是否有过失,由巫咸为他占卦,巫咸占得的结果为不吉利,如螣蛇失去飞翔的能力掉到沟豁之中。螣蛇在北地为雌,失去飞翔的能力。)
46、□□(知北逰按:此简头有未济卦画)□□□攴卜□□□◇ 无解。
47、(遯)(彖字加走字底,知北逰按:即遯卦)曰:(草字头下面为旦,作垣。)以入为羽不高不下即利初事有利□◇463。遯,首义为迁。《说文·辵部》:“遁,迁也。” 徐锴系传:“《尚书》 殷高宗曰:‘既乃遁于荒野。’是迁于荒野也。剑盾为羽旗,车为龙旗。――《墨子·旗帜》 (遯卦曰:为迁移而出都城之围墙,持剑盾的甲士的前导举着辍有羽毛的旗帜不高不低(正好能从容的经过门洞)为吉利,出师有利。)
48、亦(知北逰按:此简头有蛊卦卦画)曰:昔者北□◇343。夜曰昔者北□夫夫卜逆女◇。
49、□”曰昔者北敢夫夫逆女过而攴占□◇404。
以上三卦意思相近。
夫夫,意为这个男子。《礼记·檀弓上》:曾子指子游而示人曰:“夫夫也,为习於礼者。”郑玄注:“夫夫,犹言此丈夫也。”北敢,疑为人名。逆,迎也。逆女,娶女。东汉·许慎《说文》:关东曰逆,关西曰迎。《左传·成公十四年》:宣公如齐逆女。《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蛊卦曰:过去北敢这个男子为娶女而卜占……。)
50、筮曰□之□筮盖之□□◇537。可作“噬曰□之□噬嗑之□□” 无解。
51、□(知北逰按:此简头有贲卦卦画)曰昔【者】◇ 无解。
52、中絕(知北逰按:絕字当是从糹包声,即中孚)曰:啻□卜◇317 无解。
53、大【壮】曰:昔者◇408隆卜将云雨而攴占囷京囷京占之曰吉大山之云降倏◇196壮曰:昔者丰隆◇320。此卦可见第23条:【卒】曰昔者□卜出云而攴占◇,◇卒曰:昔者屳卜出云而攴占囷京,囷京占之曰不吉,卒◇305内容基本一样,取卦不一样,另有《穆天子传》注云:“丰隆筮御云,得《大壮》卦,遂为云师”。

相关话题

#道家文化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

止观[太极者]

  • 关注
    6
  • 粉丝
    2685
  • 经验
    1331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