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閭即尾巴尖兒,猶如古鐘中間的鐘錘,是練功的根本。
鬆腰松胯跟尾閭有密切聯繫。
要鬆腰,就得松胯,胯不鬆,腰也不好往後突,要鬆腰松胯就必須伴隨垂尾閭。
尾骨有四節,連到一起成一個整的了,但它又不是直的。你得慢慢讓它直著下垂。尾閭這一關非常關鍵。所以看它體積雖小,卻是人體氣機,即氣的機關。
「尾閭中正神貫頂,氣透三關入泥丸」。
尾骨與骶骨相接之處有骶管裂孔,外面被韌帶封住了。脊柱管裡面的腦脊液直接跟腦子連著,尾骨一轉動,就把骶管裂孔的韌帶動了,使得椎管裡面的液體受到振動,一直傳到腦子裡。
這裡面是通過共振作用傳上去的,尾閭一動彈,從椎管振動到腦脊液,一下子也可以到腦子裡面去了。尾閭牽著骶椎韌帶,振動椎管裡面的腦脊液,還有馬尾神經。馬尾神經從椎管裡面下來有好多,到最後只—根下來,它非常敏感,一動彈整個地都傳上去了。
尾閭要中正,不能歪著;體形歪,尾閭也要正,直著往下垂。好像下面有一根繩子垂著,而你坐在上面,似坐非坐。
具體練法:在行拳過程中註意保持尾閭前翻。意想打滑梯的感覺。尾閭向前向下溜,也就是溜臀。也可以將尾閭想像成犁,動作轉換時如犁地。在進退顧盼動作轉換時,用尾閭找腳後跟。如進步時,用尾閭找前腳跟,退步時用尾閭找後腳跟。
運勁時尾閭中正往下垂,發力時,尾閭就是那板機,一撮穀道,等於扣動了板機,尾閭一前兜,力量就走了脊背。
斂臀是為了通小周天,是初學者必須做的。泛臀是為通大周天,發勁時用的,泛臀與鬆開尾閭也有很大的關係。泛臀就是臀部往外泛,有開後胯的意思。
腳尖往裡扣,膝蓋往裡擰,胯關節往外翻,一翻一擰,把後面撐開,臀就往外翻出去了。
當站樁時,氣機下行,大腿根部有熱舒的感覺,意撐大腿內側,有時尾閭會響動,自己會嚇一跳,說明尾閭已經開。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