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太极拳的修炼过程

#赵堡太极拳#弗居者2022-04-15

学太极拳由浅入深,大概可以分为四期,每期各有层次,太极拳之理论与动作相结合,一层功夫一层理论,相互关联。第一期首先要端正...

学太极拳由浅入深,大概可以分为四期,每期各有层次,太极拳之理论与动作相结合,一层功夫一层理论,相互关联。第一期首先要端正方向明确路线,要求循序渐进。初学时要学练空圆,处处有圆,一圆一阴阳,有人把太极拳叫做太极圈,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太极拳是由无数圈组成的,有大圈小圈、形形式式之圈,千变万化,变化莫测,都离不开圈。以下附太极拳手稿抄本以供初学者参考。

太极拳练法之说明
夫初练者,宜端在方向以立根基,最忌粗心浮气,精神不专,眼不顾手,手不顾脚,此谓之盲练也,尤忌身形不活,手脚不通,即用猛力,处处夺力,而反能显力者,此为痴练耳。倘能平心静气,注目凝神,轻摇之以松其肩,柔随之以活其身,徐行之以稳其步,待至肩松、身活、步稳;然后销头领气以卫其力,力顺则气自通,气通则力自生,所学之法如是练而习之,以期纯熟,则手眼步一致,心神气相通,自然而然则致于妙境矣。
太极拳的动作,须慢而匀,以活络筋骨为主,以柔活气血为上,惟其慢始能柔,惟其匀始能活,逢动作即成圆形。在圆之中变化无穷,其奥妙即在虚实变化之中,初学者多夫能知,练之久始能得心应手,妙趣无穷,即可舒展筋骨,又能调和气血,实为身心兼修,提高体质之道也。
第二期在松柔圆活的基础上,动作上要求用意不用力,师曰:“若太极拳虽不用过分之力与气,而练习时全在意志,惟其能用意志,所以能使其力蓄于内,不流露于外,气沉丹田不停滞于胸,故习之既久,营之气力愈大。急要时乃能运用自如,……”。所谓用意不用力,在练习拳架时用心去想各个式干的用法,就象与人交手时,用什么手法打来用什么招法应付,手、限、步、腿都要一致,这个对持的过程即用意。太极拳之用意是由无到有,由微到显得感觉。当由着熟而渐悟懂劲时,则是在有意无意之间,所谓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此时还必须懂得人身之三节在太极拳中的运用。人身自头至足为一大节,身体各部分可分为无数的三节,赵堡秘传中的《十法》内有详细介绍:“人之一身而言,手肘为稍节,腰腹显中节,足腿为根节。分而言之,三节之中各有三节,手为稍节之稍节,肘为稍节之中节,肩力稍节之根节;胸为中节之稍节,心为中节之中节。丹田为中节之根节;足为报节之稍节,膝为报节之中节;胯为根节之根书。总不外乎稍起、中随、根追之理。庶不致有长短、典直、参差、俯仰之病,此三节所要责明也。”赵堡太极拳非常重视对三节的运用,拳谱记载:“盖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浑身自空,下节不明,自家自跌,故不可忽哉。”所以太极拳在推手中,犹如四大节、八小节活如车轮,在推手中如万向接节,做到去中节时则首尾相应,末梢节时即中、根节相应,此时在技击上能化能发,随心所欲。
第三期,也是比较关键的阶段,要求以肢体运动引动内劲运动,也是产生内到功力的基础,它是在松柔、圆活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气、力、劲浑为一体,在练架过程中要求以柔和之气存乎其内,刚毅之态存乎其中,学者先练其柔,柔软而刚自生,先调其气,气通顺而力自生。先熟其招,招熟而妙自生,柔以克刚,软以化坚,熟中生巧,则气与力结合。气沉丹田,经丹田转化后发出的劲,是长期修炼,愈练愈精而产生内劲,随着内劲的增长,其劲软如棉、滑如鱼。粘如嫖、硬如钢。发手如闪电,气由脊发,此时即能通过四稍引动大小周天循环。
第四期,前者即是由外面的肢体运动引动内劲,其后,待至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必须转化为以内劲引向外体运动,也即是由丹田指挥外面的肢体运动。以自身较大的身法转变为小巧灵活的身法,继而走向有圈为无图,有形为无形,虽然在外形上似乎转化为无形,但是内劲还是走圆的,此时已到了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向更高层次迈进,继之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练习赵堡太极拳的人都在努力追求这种出神入化的境界,我相信至少能够使人健康,延年益寿。
武当赵堡太极拳博大精深,玄奥奇妙,练拳即便修道。太极拳是以心意合一、心神合一。天人合一,达到这个境界时则可感知生灵之妙悟,天地万物之理,亦即太极拳的最高境界。

相关话题

#赵堡太极拳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