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秘传的丹道小周天解秘功法及道家最上乘天仙修炼法!

#参禅悟道#道冲2024-04-09

 老子把“道”作为宇宙本体、万物规律,是超越时空的神秘存在,以“道”为基道道道道教的神学理论体系;老庄的无为主义和养...

 老子把“道”作为宇宙本体、万物规律,是超越时空的神秘存在,以“道”为基道道道道教的神学理论体系;老庄的无为主义和养生思想所形成的得道成仙思想为道教的核心信仰。注重修炼养生,老子、庄子提出的清静无为、见素抱朴、坐忘守一等修道方法,被继承发扬。  道教的《太平经》宣扬气化天地、天人合一、天道承负、乐生好善,以“太平世道为目标。东汉丹鼎道派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将易学、黄老、火候三者参合,总结发展了道教的养生炼丹术。

内丹术中认为,人到成年,由于物欲耗损,先天之精已不足,必须用先天元气温煦他,使之充实起来。并使之重返先天精气,这就是初关练精化气的内容和目的。由于这步功法是要使内气沿督、任二脉的经络路线在人体内作周流运行,故又称小周天(这是对练气化神的大周天相对而言的)。按丹书上说,完成这步功法就可以防病祛病。

(一)小周天概说

1、周天与小周天——周天是古代天文学上的术语,是观测者眼睛所看到的天体上的大圆周。这大圆周称为大圆,又称黄道。黄道划为360度,在其两测的8度内即为黄道带,布列各星宿,并在其上运行。所以孔疑达《礼记、月令篇疏》中说:“凡二十八宿及诸星,皆循天左行,一日一夜为一周天。”

内丹术中的练精化气,既是指内气的感觉从下丹天循督脉、任脉回至下丹田作循环走动,也借用了这个周天的名词。正如《天仙正理》上说的:“小周天云者,言取象于子、丑、寅十二是如周一日之天地也。”

由于练精化气的内气感觉只走督、任两脉,而第二阶段的练气化神要通达奇经八脉,所以称前者为小周天,后者为大周天。

2、任督与奇经八脉——按祖国医学经络学说,人身有正经十二条、奇经八脉。八条奇经八脉就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它们与内丹功夫有密切关系,因此明带李时珍特著《奇经八脉考》加以论述。他指出:“八脉散在群书者,略而不悉,医不知此,罔探病机;仙(指长寿者)不知此,难安炉鼎(即不知丹田所在)。时珍不敏,参考诸说,粹集于左,以备仙、医者签蹄之用云。”

这奇经八脉的重要性,李时珍引托名张紫阳的《八脉经》中的话说:“......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唯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而要打同八脉,首先要打开任、督两脉。李时珍又指出,因为:“任、督两脉,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离水火交媾之乡.....。俞琰注《参同契》云:人身血气,往来循环,昼夜不停,医书有任、督,人能通此两脉,则百脉皆通。《黄庭经》言:皆在心内运天经,昼夜存之,自长生。天经乃吾身之黄道,呼吸往来于此也。此数说皆丹家河车妙旨也。”据上说说,黄道、天经、河车都是任督这一循环的代名词。因为人在后天这条路线中断了,所以要打通,以求得长寿。

通了任督脉,其他六脉,乃至十二条正经都能随之而通。因为根据经络理论,任督脉不但与其他各经脉都相沟通,而且“督脉起于会阴,循背面行于身之后,为阳脉只总督,故曰阳脉之海;任脉起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之前,为阴脉之承任,故曰阴脉之海。所以任督一为统率全身诸阴脉,一为妊养全身之阴脉,都居着主导地位。

3

、小周天(子午周天)——宋-肖紫虚《金丹大成集》上说:“问曰;何为子午?答曰;子午乃天地之中,在天为日月,在人为心肾,在时为子午,在卦为坎离,在方位为南北”。

根据后天八卦图,子午与坎离相配合,而小周天正是采取坎离(心肾)交媾的方法进行锻炼,因此小周天也称子午周天。

(二)练精化气功法

练精化气即小周天功法,总的称为“百日筑基”。至于具体如何做,一般都是借物取喻,以致闻如射灯谜,如坠五里雾。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六个步骤,即炼己、调药、产药、封炉、炼药。其简要过程是;摆好姿势,排除杂念,让形神安静,集中注意,即为炼己。然后一念归中,凝神入气穴,缓缓调息入细,引短令长,以后天呼吸接先天气穴(丹田),这就是调药。由于神返身中自回,这时散失在外的气,即得重返于气穴;而当静极之时,正有动机,于恍惚杳冥之中,觉丹田气动,这时是产药。气机即已发动,即为先天之精,并将可能变为后天交媾之精,练功者此时运用撮、抵、闭、吸四字决,以火逼金行,就是采药。继续用武火烹炼,就是封炉。而后使意气相依,以意下引至尾闾,由尾闾、夹脊上泥丸,此时进阳火;再使由泥丸而前经绛宫复归于气穴,行退阴符,这就是借后天呼吸之文火,以烹炼药物。

所说筑基,就是指上述这段功夫,意即可为后天两段功夫打下基础。而“百日”者,乃是喻言,只是说这步功夫在整个三步功夫中相对较短而已。下面分述六步功法。

1、炼己——炼己是内丹术中最基本的要求,最根本的功夫,也是整个大小周天过程中不可须臾或离的功夫。

炼是从内丹术的角度要求排除外界的联系与爱好,要一心下苦功夫。按照《周易》十个天干所代表的含意,“己”纳离卦,而离卦在人身为心,故“己”即指人心,即念头。所以清.柳华阳《金仙证论》上说:“己即我心中之念耳。”可见炼己这部功夫,指的就是如何集中注意,排除杂念,所以又称为修心、炼性。与炼己有关的三个问题如下:

(1)炼己与念头——炼己就是要求排除杂念,把念头集中在练功上,也叫正念、真意。在程度上来说,真意较正念更为安静,更为集中,所以内丹术中称它为“土”,又称“黄婆”,是媒介。凡建立不起真意,就难以练功。

练功中的杂念称为散乱,在丹书中还常用“心猿意马”来形容。心猿就是心思杂乱,如在跳掷游戏的猿猴;意马是说意神不定,犹如狂奔飞驰的野马。炼己就是要逐步地使心猿归正,意马收缰,把杂念控制起来。当然要有一个锻炼过程和运用适当的方法。

(2)炼己的方法——炼己既然就是排除杂念,集中注意,而在丹书中一般只强调其重要性,而对如何炼己,大都略而不详。但关键是要排除杂念,总得有一个东西去代替它,否则是不可能的。一般可选用下列方法: 

凝神入气穴,就是注意下丹田。这实际上已是第二步调药功夫,两者是可以结合起来的。

寄心于息,就是注意呼吸,或用数息法(“或数息出,或数息入,从一至十,从十到百,摄心在数,勿令散乱。如心息相依,杂念不生,则止勿数,任其自然”),或用听息法(“存心于听息,息之出入不可使耳闻,听惟听其无声,一有声即粗浮而不入细,当耐心轻轻微微,愈听愈微,愈微愈息”)。

其它权法。所谓权法,就是权宜应用的方法,即临时措施,如掐指、念字,也可以用一下采外景、存想等法。

(3)炼己不纯——炼己功夫没做好,称之为炼己不纯。一般的炼己不纯,只是指杂念此起彼伏,排除不了,功夫上没进步;或则反因硬压念头,硬驱心猿,反至出现头痛、头胀等副作用。而最大的炼己不纯,在丹书中称为“入魔”,这是大偏差,不可忽视。

所谓魔,就是产生幻景。当然,这种魔主要在大周天过程中出现,但在小周天中有时也会出现。魔的情景是多样化的,实际上并不是遇上了妖魔,是练功者平时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甚至期望的事物,到了练功中反映出来;或则在炼己阶段,对这些脑中浮泛出来的杂念,没有能排除得好,就进入了以后的练功阶段,又反映出来。所谓入魔,就是对这种种幻景信以为真,而离开了所进行的功夫,以致神昏错乱,躁狂疯癫。如何对待魔境?一句话,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正如明人万尚父在《听心斋客问》中所指出的:“凡有所象,皆是虚妄,乃自己识神所化。心若不动,见如不见,自然消灭,无境可魔也。”

2、调药——药即精、气、神,调即调理。这步功夫就是设法得到足够的药物,以供冶炼。

以精、气、神三者来说,是以神来调精、气的药。精满化气,气满生精,故精与气是一而二,二而一。因此,调药的内容,具体来说就是如何使精、气旺盛。如果后天精气虚耗过度,或年老精衰者,其调药时间,就要相应延长。

调药的方法就是凝神入气穴:即在排除杂念的炼己基础上,意守气穴,即下丹田;凝神是机“守己清之心,而入其内者也”。可见凝神是以精神安宁为基础,入气穴是它的必然趋势。凝的时候,只是用意,想在下丹田,以求意到气到,发生作用。但用意不能重,要若存若亡。

3、产药——通过凝神入气穴的锻炼,精气渐渐旺盛,于是产生了小药(大周天产大药)。小药又名真种子。小药产时,就是一般所说的活子时、一阳生。这是练功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景象。对此种景象,在大多书中或则略而不详,或则形容一番,讲得清楚的少见。这是因为这种景象难以描述,或则怕说明后易于主观追求。

产药的景象一般常用《入药镜》中的“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那段话为基础来加以描述。有的说是恍恍惚惚,杳杳冥冥;有的说昏昏默默,如醉如痴。大致情况是:丹田融合,从十指以至全身,周身酥绵快乐,身自耸直,心自虚静,四肢似不能自主,杳杳冥冥,恍恍惚惚,似将走泄而并不走泄。接着丹田暖,窍中之气,自下往复行,行毛际,痒生难禁,光透眼帘,阳物勃举。'

上述产药景象,在时间上仅是一会儿,并且对这种景象,要如鸡抱卵那般耐心,等它自己产生,假如主观想象地要它发动,即非真机,毫无益出。

在这里要注意,由于杂念等原因,有时举阳之后,会有泄精的情况。这会使才产生的一点先天精气,又化为后天浊精了。当有这种预感的时候,必须采用一定方法,这就是守上丹田泥丸宫,或则即用四字决撮、抵、闭、吸。

4、采药——小药即产,即应及时采药。但采取之决,在丹书中也属不传范围。采取之决,实际上就是丹书中透露的“火逼金行”。火是指心,指神,即用意;金是指肾中的精气。采药就是要加强意识的作用,使暖气感觉往下往后行。所说加强意识的作用,除了可以暂时守泥丸宫外,一般采用撮、抵、闭、吸四字决,即“撮提谷道(肛门),舌抵上腭,目闭上视,鼻吸莫呼”。与此同时,要加强后天呼吸。为了采药,必须进用武火(深呼吸)。这样“鼓之橐龠,吹以巽风,煅之以猛火,火炽则水沸,水沸则驾河车”,才能采入炉内。

5、封炉——封炉或封固,正如《玄妙镜》说的,“药已归炉,必要封固,不令外驰也”。关于封固之法,仍要按前述之四字决,也就是继续火逼金行,使之自然上行于督脉。

道家气功小周天练习方法具体步骤:

 1:静坐前松衣,松沉身心,务要使入坐时,身体平直端正,不受束缚,血脉自然流通无阻,扫除杂念,使心归意合。做到头背正直,舒适自然。   

:2:沉肩坠肘,双目微垂,做到“睁三闭七”。动作放松,曲右于左腿,再收回左腿,成怀抱式。

舌顶上腭,闭其口,丹经上称为“塞兑”,即抿口合齿,把舌头翻卷过来,以底面抵到上腭俩个小窝(天池穴),上通泥丸。  ? 凝耳音,调鼻息,自然呼吸,随功渐深,做到深长匀细微。

3:俩手抱诀,太极诀,左手抱右手,大拇指交叉,放于腹间,阴阳二气接通。 去除一切杂念,乃静修关键筑基原则。大脑停止考虑杂念,难也。可习道家庄子“心斋”法。摒除外界干扰,如万籁俱寂之境,要求俩耳反听于内,去听“无声”的呼吸,实意为集中精神,随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去听,去做,顺自然变化,勿用意念强行支配。  久之,神气归中,灵气上腾,心息相依,杂念全无,呼吸若有若无,此为“入静”。继深,则目中有灵光出现,长观之,乃“:光”也,丹经云:“心猿锁橄榄树”是此。  吾人之性,源于虚无一光,生下前,来自宇宙,此乃“性光”。性之根,俩眉之间

来源于生前,曰“祖窍”。乃心身入静,即双目,似观非观,止于“祖窍”前,非身外,亦非身内,乃眼一尺二寸前。其以聚以元性,以见其光;且为自然顺之,勿以客求,然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心神微聚,乃现其光,长观之,神气自然凝聚,初为微点,以心神稍收摄,凝定,即意照于白光,虚室空白,守祖窍见于性光也,此为聚性之功。继而继聚,连点成片,而无波动,此为大静;。   

此时,可凝神闭目,安然不动,静守虚白,不思、不听、不动,舌抵上腭,口津满即缓满咽下。采用腹式呼吸意守丹田,意随呼吸达致腹部,气息慢匀悠长,任其自然,无念无识。初习生僻,逐渐纯熟;以 观想法,乃融入天地,意调天地日月精华之气,自头顶百会入体内,至丹田,意守其中。久久澄清,虚极静葭之时丹田产生真阳之气发热,待足自然下行,出函谷,过三关,顺督而上。然,三关之过,艰难无比,故当调匀呼吸,循序渐进,可运行小周天吐纳。  引导之术: 气神相依,以意领气。吸气时,意走丹田,,抵四寸中极穴,经会阳过谷道,至尾闾,过三关,顺督脉提至百会(提气、提纲)。呼气时,从百汇,过鹊桥,下十二重楼,顺任脉而下,沉气于丹田中。略顿,仍循前法,周而复始,循环不已,以周天三十六为单位。  如此绵绵,息息归根。练之勿用力吸气,须用意念引导,习之多次,方可循序渐进,不急不燥,勿生偏差。呼吸之气,由大亦小,由小而无,直至胎息(以神引导呼吸)。习养之时,乎存乎忘,不沾不离,内相不出,外相不入,是为静定;忽然,心清气爽,气畅身壮,此乃练气化神之功就。继而,一点真阳从日出,重见天地,心灵通性,如此,大道现已。  功时可取子丑寅卯四个时辰,如做不到,亦因人而异。每当自觉腹内气动时,立即行功静坐,待气不动,方可坐下收功。但若时停时练,乃前功尽弃;      夫道以无心之体,忘言以用,柔以为本,清净为基,节饮食,绝思虑,静坐以调息,安寝以养气,心不驰性定,行不劳则精全,神不扰则丹结。然后灭情以虚,宁神以极,不出户厅而妙道得矣。   

老子全真气功百日筑基功是老子全真气功四步功法的第一步,是性命双修的一步清寂功。通过练功,首先求出自身的先天元性,因此亦叫“见性功”,通常称为“百日筑基功”。又称为“百日补气还原功”。练功时要达到《道德经》中说的“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的要求。这是道家气功能否修炼成功的关键。

这步功法分为四节,即调息、守玄、排浊、散意。是按人体经脉营卫一呼一吸脉行六寸,“二刻”周流全身一周为度的规律,进行修身的功法。它的主要作用是调整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机能,使体内产生气化。顺着经络疏通淤塞,调整体内阴阳平衡,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功能,并排浊留清,将体内沉积及疾病之浊气,从涌泉穴及时排除体外,从始至终是在定式,自然宁静的过程中进行的。由于不断地调整体中代谢失调,可使练功者逐步恢复健康,达到练功深造的需要。

01调  息

调息能使心神安宁,通过调息,将呼吸之气调匀、细柔、长,达到“致虚极、守静笃”,即把意识化为虚无状态,以后天之气换得先天之气,并使先天之气通过后天之气而得到培补和充实,通过调息使体中之气自然澄清,即使清气浮于上,浊气凝于下部,为排浊打下基础。

在调息的姿势中有一“握固”动作,这是老子气功区别于其他功法的特点。握固的方法是屈大拇指于四小指下,以大拇指掐无名指根部指纹。在《养性延命录》中说道:“握固与魂魄安门产也,此固精明目,留年还魂之法,若能终日握之,邪气百毒不得入。”练功时握固,有助于思想安宁。由于练功者体中清、浊之气混合分不开,浊气多,所以一般人没有什么感觉,功夫练到第三步炼气化神阶段,指纹掐与不掐则大不一样。握固时,肺经给三焦经以真气补充,因此劲力更充沛,意念更集中,更稳静;而指纹一松,则全身松懈无力。而在第四阶段炼神还虚时,握与不握,体中之劲头判若两人,尤其是病患者,练功时指纹一松,不过五分钟,全身反应立即消失,而指纹掐紧则病灶反应明显。

调息的意念集中于膻中穴。中医理论认为,食物中的精微之气,有一部分进入胸腔,与通过呼吸得来的天阳之气相合而形成宗气,胸是宗气积聚的地方,所以调息能培补宗气,而宗气有“贯心以通血脉”的功能,从而使全身气血和畅。

神返身中气自回,调息能使散乱在外之气得以重返气穴,因此能排除杂念,让神形安静,这是调理精、气、神的功夫。

02守  玄

守玄指的是意念守在玄关窍。此窍在二目中间。“玄”即玄妙、指天、属阳,思想境界幽远莫测。“关”是不好进的意思。“窍”,一出一入为之窍,玄关是一阳初动之处,丹经叫灵台,亦叫方寸,它无形无质,一点阳精生在此,练功深造也在此,此窍非凡窍,内藏砍离经。方法是采取定式意守,将心收回,存想在玄关内,通过意守,使中枢神经系统得到调整,并调整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使机体得到自然调整。

在练功时,除身体中疾病反应外,并无其他反应。由于玄关部位是人体最敏感区,故有的人守玄关时,麻、涨、跳、串等感觉较大,练之既久,在上丹田处,即玄关部位有栗米大的一点定居的感觉。它是突然跳跃而出的,但一旦注意它,则立即消逝,使人捉摸不着。此物出现后,每逢练功则必然出现,仍然是一旦注意它则无影无踪。甚至在不练功时也有时出现。这种景象就是道家讲的“一纪飞升”之物(见《玉皇心印妙经篇》)。这一纪飞升之物,就是先天元性,练功家叫它胎元真种子、牟尼明珠、舍利子等,道家叫“栗米玄珠”。由于这步功法能求出先天元性,所以叫做性功或见性功。

见了先天元性之后,就与宇宙之阳气(大自然之“正气”)相接,因为先天元性实则一活物体,所以它能通灵。先天元性一出,再继续练功,下丹田(脐中和命门之间)有一股热气流徐徐上升,冲上胸膛而散。这种现象出现后,每逢练功都有此现象出现,平视手、脚发热,面部和皮肤用手一搓,有发热感,同时心里烦躁,经一周后,改变功法姿势,这股热气就自动收聚到下丹田并扎根安家。这时小腹会自动大热起来。从此以后,小腹肿就像有一个热水炉揣在里面,永远不断,道家叫它“离火”。当元性和离火出现后,在人体中永远不会消逝。“离火”是真气的一种,其气的质量比练功前有很大提高,但它仍然不是通经络的合格之气。此气聚集下丹田,绝不因放屁或肚泻而走失,功夫练到这一步,“百日筑基功”就算练成了。其标准为“求出元性,见离火”。所需时间因人而异,大体约三个月。

需要说明一点,就是在离火产生以前,凡一生患过的疾病只要未根除的,元性可见,但离火是不会升起来的。

守玄,要做到排除杂念,将心收回,心存呼吸,意存玄关。“泰山在前我不见,击雷破柱我不惊,”即听而不闻,视而不见。鼻息无声绵绵不绝,心存呼吸意存玄关,心生杂念要把它送到玄关中。

03排  浊

所谓排浊即退阴符,就是将体内浊气和练功时被冲开的病气,从涌泉穴排出去。其方法是用心意和目光将全身之阴气、浊气、浊恶、结滞、邪气等,皆以涌泉穴排出。

从中医阴阳学说来讲,阳在上,阴在下,阳浮阴沉。意在脚心涌泉穴,阴气随意念到之,通过排浊、清除体内阴气、浊气、从而解放先天之性。练功时会感到涌泉穴有气感,有气流顺着下肢往下走,不少练功者还能看到自身涌泉穴排出的浊气。

我们生存在社会上,不可能不受七情六淫的干扰,脏腑随时都有浊气产生,这些浊气通过练功及时排出体外,体内的真气就纯洁了。排浊,是练得一身纯阳气,保持纯阳之体的关键,决不能忽视它。

04散  意

在以上三节中,意念都有所守。散意是使意念充分放松,任其自然(即起念某事、某物、均随其便)。同时目光外射注视前方一点,这是消除内视的疲劳,耳也不再闭纳,开始听外界之音,吸收不限,这是复苏练功前状态的还原功法

道家最上乘天仙修炼法!

此法以眞心为主,以眞炁为用,以三宝为基。外三宝(耳目口)不漏,内三宝(精气神)自合,始得天人(外内)感应,先天一炁自然摄入身中。

吾人肉体所有物质,皆属后天阴浊,不能超凡入圣。惟先天纯阳之炁,至灵至妙,杳冥莫测,恍惚难图。虽曰外来,实由内孕。先天(元动力)若不藉后天(物质),将何以招摄?后天若不得先天,亦不起变化。此乃无中生有,有里含无;无因有孕之而成象,有因无点之而通灵。

仙家妙用,虽着重採取先天一炁以为金丹之母,点化凡躯而成圣体,须知道法自然,非勉强作为可致也。

[/b]

[b]第一步 神不离气,气不离神;呼吸相含,中和在抱。不搬运,不可执著;委志清虚,寂而常照。

第二步 神守坤宫,眞炁自动;火入水中,水自化炁。 热力蒸腾,周流不息;恍恍惚惚,似有形状。此是药物初生,不可遽採;倘或丝毫念起,眞炁遂丧。

第三步 神守乾宫,眞炁自聚。始则凝神於坤炉,锻炼阴精,化为阳炁上升;次则凝神於乾鼎,阳炁渐积渐厚,晶莹晃耀,上下通明。此时内眞外应,先天一炁从虚无中自然而来。非关存想,不赖作为。当先天炁来之候,泥丸生风,丹田火炽,周身关窍齐开,骨节松散,酥软如绵,浑融如醉。

第四步 一神权分二用,上守玄关,下投牝府。杳杳冥冥之中,红光闪烁,由脑部降落下丹田,自己身内眞炁,立刻起而翕引,波翻潮涌,霞蔚云蒸,甘露琼浆,滴滴入腹。即此便是金液还丹。须要身如磐石,心若冰壶,方免走失。

第五步 神守黄庭,仙胎自结。朝朝暮暮,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十月胎圆,玄珠成象,三年火足,阴魄全销。身外有身,显则神彰於气;形中无质,隐则气敛於神。九载功完,形神俱妙;百千万劫,道体长存。

此篇不过五百四十字,包括全部丹法在内。无论南派、北派、东派、西派、陈希夷派、张三丰派,皆不出此范围。只有其他下品、旁门小术、江湖邪教等等,才与此法不符。

余观前人所著丹经,多用喻言,满纸異名,读者头昏脑胀;而且条理不清,程序错乱,使人无从下手。往年阅过《道藏》五千四百八十卷,又道外的杂书、道书数千卷,共计约近万卷,皆未见有如此直截了当、简易明白者。

此篇口诀,虽昔由师授,而纸笔记载者,则始於今日。凡我同志,以夙世因缘,方能遇此,幸勿轻视。永宜珍藏爱护,切不可妄传与人。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