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在我国民间常被称为“大麻子”或“红大麻子”,因其种子外表红褐相间、似缩小版的麻子而得名。它易生易长,用途广泛,尤其在中医药中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其药用部分主要包括蓖麻子和蓖麻叶,具有拔毒消肿、泻下通滞等功效,外用可治疗痈疽肿毒、瘰疬等症,内服则能通便利水。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蓖麻子具有一定毒性,误食可能导致中毒,孕妇及大便稀溏者禁忌使用。
一、面瘫急救小能手
面瘫,常因受风或外感引发,表现为口眼歪斜、面部肌肉活动障碍。蓖麻子在民间常被用作应对面瘫的应急良方:
- 可取蓖麻子50克,捣烂成泥,可加入朱砂2克或冰片1克增强药效,敷于太阳穴、下关穴和翳风穴。贴敷后往往很快见效。
- 若一时找不到蓖麻子,也可用蓖麻叶替代。将蓖麻叶用白酒浸泡一夜,取出稍加热后敷于面部,同样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对于顽固性面瘫,可尝试皂角膏外敷:皂角100克打粉,加醋熬成膏,敷于患处。该方效果显著,但可能引起皮肤发痒甚至水泡,此反应实际上亦有疏风散寒除湿的作用。
一般轻症面瘫敷一两次即可明显好转,但若出现严重过敏或不适,应及时停用并咨询医生。
二、治疗内脏下垂的简便外治法
除了面瘫,蓖麻子对胃下垂、子宫脱垂等中气下陷类疾病也有较好疗效:
- 取蓖麻子10克捣碎,外敷于百会穴(头顶正中),固定后保留一段时间,可以帮助提升中气,缓解下垂症状。
- 另有民间用法记载:取红蓖麻仁7-9粒,烤熟捣烂敷百会穴,用纱布固定,每两日更换一次,直至子宫回位。
这种“敷顶疗法”通过药物刺激穴位,激发体内阳气上升,从而达到治病效果。
三、古籍中的蓖麻药用记载
蓖麻的应用早在古代医籍中就有丰富记录,以下列举几例常见方剂:
1. 治疗痈疽肿毒:蓖麻子去皮研泥,外摊成膏贴敷,可消肿散毒。(《普济方》)
2. 治喉痹咽肿:蓖麻子去壳取肉,捶碎后卷纸成筒,烧烟吸入。(《医学正传》)
3. 缓解骨哽喉中:蓖麻子七粒去壳,研细与寒水石末同用,点入咽喉可助骨下。(《魏氏家藏方》)
4. 治半身不遂、失语:蓖麻脂以酒煮熟服用。(《千金方》)
四、现代研究与应用
现代药理研究进一步发现,蓖麻油有刺激肠道蠕动的作用,可用于缓解便秘;在一定指导下也可用于引产。但由于其毒性,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严禁盲目自服。
五、使用注意⚠️
蓖麻子和蓖麻叶虽有良效,但具有一定毒性,误食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中毒反应,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建议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尤其注意防止儿童误食。孕妇、体质虚弱及消化功能不佳者慎用。
总结来说,蓖麻作为一种传统草药,在面瘫、疮肿、内脏下垂等疾病的外治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用法简便、成本低廉,但仍需谨记其毒性,做到科学、安全使用。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