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曾说此穴无所不调!太极几个动作拉开它,大病恶疾都远离!

#中医世界#岐伯曰2022-04-24

当形容一个人病无可治时,人们常会使用“病入膏肓”这个成语。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膏肓其实是人体上一对重要的穴位。这么好的...
当形容一个人病无可治时,人们常会使用“病入膏肓”这个成语。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膏肓其实是人体上一对重要的穴位。

这么好的穴位到底是什么呢?如何用呢?
大家都听说过“病入膏肓”这个成语,它源于《左传》中的一段典故。晋景公患了病,太医经过诊断,对景公说:“病入膏肓,药物已无济于事,无法治了。”后来景公不治而亡。于是后人常用“病入膏肓”来指病重难治。
药王孙思邈后来评论时说:“时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疾难谴,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矣。”孙思邈所指的“此穴”就是膏肓穴。

药王孙思邈的意思是:这些人医术低,只要找到膏盲穴,并灸它,任何病都会好!
这个穴位真的那么神奇吗?一起来看看~~

打开膏肓穴,百病都难藏

药王孙思邈艾灸养生高寿102岁。并在《千金方·杂病论》中说,膏肓穴无所不治。
“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

历代医家多认为

膏肓穴有补益虚损、养肺调心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调治肺气虚弱所致的咳嗽、气喘、骨蒸盗汗、肺痨等病症;心气不足、心火上扰所致的癫狂、健忘、遗精等病症;各种原因所致的羸瘦虚损。

膏肓这个穴位比较隐蔽,针不方便扎进去,手也难以按到,想要活动膏肓,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艾灸和自我锻炼(太极拳的开肩训练最为有效)。

取穴方法
膏肓穴是人体膀胱经上的一个大穴,在后背肩胛骨旁。
取穴时,病人坐位,双手交叉紧抱双肩,肘关节贴近胸前,将肩胛骨打开,从大椎穴向下找到第四胸椎棘突下,再旁开三寸处。

运动膏肓穴,除去一身疾
当然打开膏肓穴的方法不只有艾灸,医书中也曾有“运动膏肓穴,除一身疾”的说法,故建议经常伏案、用电脑的朋友平时的自我锻炼时,多多练习太极拳的这些动作:
比如白鹤亮翅、楼膝拗步、野马分鬃、进步搬拦捶等动作,可以把膏肓活动开,充分松开肩背部,长期练习,能缓解肩背痛的问题;而反复的前后拉伸又能使胸腔得到扩张,这也有预防和调理心、肺疾病的作用。

一个太极动作要求,搞定膏肓穴

含胸拔背。含胸拔背和其它运动项目的挺胸相反。胸宜放松、浅含,如同人们深思入神的状态,不可做成驼背的样子,更不要损坏动作中正的姿势和形象。含胸的深浅度要按动作的需要有所不同,盘架子和推手不同,发劲与不发劲不同。杨式太架套发劲,只要把胸部放松就可以了,能配合扩大腰胯部转析的范围即可。在化劲和发劲时须加深含胸。这也是在刹那之间,随即又归于自然浅含。拔背仅用于个别动作,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动作应是扩背。扩背是在两肩松沉的条件下,背肌群向左右两侧延伸舒张。如:起势,两手徐徐向前向上平举时背部皮肤稍有一点绷紧的感觉。这样做形象比较中正,同时也与做好浅含胸的法则相一致。胸肌放松浅含,背肌稍向两侧扩展,能使横膈膜下降,肺活量增加,人体耐力也增加。因为背部布满了中枢神经干线,它和人体面部一样是十分敏感的,都容易出汗。因此,做好含胸和扩背这两个意识动作,还能使周身感觉灵敏,增加腰胯转动的灵活性。

坚持做可延长生命长度,同时对肩周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颈椎病、乳腺增生等都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黄山老师目前太拳正在招生中?建议大家报名参加,可点击下面图片链接: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

岐伯曰[Lv.8]

  • 关注
    9
  • 粉丝
    8
  • 经验
    435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