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篇推手 | 太极拳推手入门、技巧的修炼秘法分享

#太极入门#玄之门2022-07-01

  《打手歌》中说“引进落空合即出”的“合”字应该是指对方力尽我即发出的转化时刻,即合拍时刻。《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收
  常言说“人少横力”,特别在推手技击中,两人绷手相触,尽管周身含有弹力,两足前后分开时,其力均贯注于前后纵向,对方虽有横向之力,但横力总是要少于纵力的。
  中心、重心,二点均在于纵,而进招引其离开支撑点,我舍其正面,击其横面,因对方力点不能集中合一,对方一旦离开其支撑点,身形自然倾斜,我从横面击之,对方即行跌出。
  如向对方进招“云手”,我右手由对方腋下向上旋臂翻掌捣住对方右肩,左掌按对方胯部,对方整个半侧身明显露出,并成麻花状,我当即正身发力,对方即行跌出,这是“舍正定横”的举例。
  可见,任何招式都不是无敌的,只要先洞悉对方的意图才是我们取胜的关键。
  从整个人体来讲,头为梢节,腰为中节,足为根节,如对方三节被欺,对方即不能活便,更无法使招,而我则运转自如,左右逢源,对方处于背势,因此说,“制梢节”、“欺中节”、“盘根节”三法,是武式太极拳推手之绝技。
  “身、手、足,上下相随,以塌梢节、捋根节、堵中节,此为控制上肢两臂之法。制梢节、欺中节、盘根节是控制对方身手足上下三节之法”。
  如进身欺人,欺得越紧,对方整个身形越不能灵活运转,皆因对方处于背势,而我处于顺势。
一、怎样练好太极拳推手
  太极拳推手是非常多见的,在公园到处可以看到,练习太极拳推手有非常好的养生保健的作用,有利我们的健康。
  第一,推手的基础是练拳,而练拳的基础是站桩。只有扎扎实实地把三体式站好,把拳练好,才谈得上推手。
  实践证明,拳练不好,即使推手经验再多,也只能在短时间内奏效,根基不牢的弊病迟早要显露出来,真正能在推手上有所造诣的,都是在练拳上下功夫的。
  这里的道理也是非常简单的,两个人相搏,最终决定胜负的.就是实力,是你的基本功,所以将推手练好是非常重要的。
  推手充其量只是解决了“术”的问题,即招数,属于技术方法层面的问题。
  而技术和方法只是“毛”,它是要依附在“皮”上的,必须有自己的“根”,要具有载体。“根”是什么?就是从练拳中长出来的功夫。
  第二,推手训练要循序渐进,要按部就班地从单手、双手、定步、活步、大捋、散手这样一步步练上来。各家拳路虽异,但以上几个阶段推手的动作却大体相同,只是个别地方有小差异。
  在推手的各个阶段,最好多找一些水平比自己高的老师或拳友进行推手、接手训练,但不要计较胜负,相反应在推手中尽量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的功夫更上一层楼。
  前贤云:不知挨打之味,如何领会打人之味。
  太极推手的六大技巧
  学习太极拳的过程是从低层向高层的学习阶段,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不断领悟太极拳的精神要义。
  一、合拍
  对方向我发手时,我应按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的原则顺应其势,不丢不顶,接住彼手,引进使其落空,待其力尽,必有回意,我即可顺势而发。
  《打手歌》中说“引进落空合即出”的“合”字应该是指对方力尽我即发出的转化时刻,即合拍时刻。《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收即是放”也就是收到最后就是放,转化并不明显,但是要掌握这一时刻,才能顺势发出。
  二、牵动
  引进对方来手时如对方来手停止不前,对方重心稳定,我若发劲必然效果不佳,难将对方发出,我应牵动对方来手,使其重心前倾,对方必急回撤,我即顺势而发,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学习太极推手发人需掌握粘连黏随,动作保持连贯缠绵这是太极拳推手的基本要素。
  三、骤发
  对方一有回意,我即以爆发力骤然发劲,如迅雷闪电,疾风骤雨,引发之间,合而为一,使对方在毫无思想准备下骤然被发出,不及走化。
  已故太极拳家顾留馨老师曾称赞扬澄甫先师推手是“动之至微,引之至长,发之至骤”,“凡身受之者未觉其动而已腾空跌出”。故牵动手法更能得到顺势借力的效果。
  四、寸劲
  向对方发动时,应以在极短之时间发出的最大之劲发之才能将对方发之致远,即所谓“寸劲”。这样就会使对方猝不及避,不易走化。
二、太极拳推手的小技巧
  一、转移力点,引劲落空
  例如对方将力作用于我身上某一点前推时,我于同一点以反的方向进行对抗,那么,力大者前推,力小者后退。如果我反抗之点舆对方作用之点并不重合而有一个距离,那么,势必产生力偶而发生旋转。又对方双手把力作用于我横于胸前之右臂,我即使右臂放松,同时以左手加力于对方右小臂,并用腰旋劲,使封方作用点转移而失势,产生旋转的力偶,在这个力偶的作用下封方立即上身前倾双脚浮起,这样就能轻易地把对方推出。可见,「转移力点,引劲落空」是太极拳克敌致胜的`一个重要法则。
  二、掌握重心,随机应变
  当力大者攻我,我不能让他打中我「重心」。他打中我「重心」,我必跌出。我走化他,要使他找不到我的重心。我粘逼他时,要使他失去重心,则我一发劲,他必倾跌。在推手中,双方都设法破坏对方的平衡,使之倾跌。为避免重心被封方擎中,就要善于「走化」。首先,应保持「身腰一条线」(即身腰中正,不前俯后仰),营对方用力压迫时,便以腰为轴,向左右转化,随时变换重心,使彼力落空。
  三、开节与化劲,蓄而后发
  当对方加力于我时,我必须「节节」松开,拿住手,腕松开;拿住腕,肘松开;拿住肘,肩松开;拿住肩,腰松开;每个关节好似互不相联,全身好比节节链子,让封方之劲落空,不使牵一发而动全身。然而「蓄而后发」,节节贯串,使腰腿之劲直贯手指。拳论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所谓完整一气,就是节节贯串,节节松开与节节贯串,是太极拳推手中运勤的重要法则。
  四、虚实变化,避实击虚
  避实击虚,必须自身虚实变化,极为迅速,始能得心应手。例如对方进攻的力点偏于我身左方,造时,我则将左胯变虚,使对方进攻之劲落空;同时沉劲于右胯,用右腰胯之劲向对方左身部进攻,这样就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旋转力偶。其作用可使对方往右旋转而前倾失势。转变虚实,避实击虚,不仅指在腰胯,左右两手之间有虚实,一手之间有虚实,一掌之中有虚实,乃至周身处处有虚实。「一虞有一虞虚实,处处总此——虚实」。
  五、以柔克刚,以巧治拙
  太极拳推手是以「沾连粘随」、「不丢不顶」为中心内容,练习皮肤触觉和肉体感觉的灵敏性。当对方以拙力推我时,由于相互搭手接触就能「听」到对方肌肉的用力方向、大小、快慢及部位,我则急应缓随,避其锋芒,乘虚而攻;或引其落空,借势而发劲。这就是以小胜大,以巧制拙,取得「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也是太极拳推手主张「以柔克刚」,反对以力相抗的实用意义所在。
  六、走化轻云,发劲迅速。
  要达到走化轻云,首先要练好「粘」的功夫, 手、臂、肩及背等周身都能粘,才不怕对方袭击任何部位;气要下沉,一般沉于丹田,走化时可沉于脚底;全身开节既能放松,松得开、拔得长,使对方「拿不住」、「拿不痛」;虚实转变必须灵敏,从「沾、粘」中「听」出对方虚实所在,立即改变自身虚实,敌实我虚,敌虚我实。
  在不断变化虚实中,寻找出击点,要掌握恰当时机,发劲迅速,发劲要短要快,富有弹性,做到「节节贯串,完整一气」。发劲不必将手臂伸得过长,长而因发劲猛烈而失去控制,又不能快速回防,易被对方借力打人。发劲如放箭,时机淮确, 力点集中。只须轻轻一点,对方必然弹跳出去,又如此炸x弹爆炸,使对方无法化解,此所谓「寸劲」和「分劲」,艺高者有「全身无处不弹簧」之称。
三、太极拳推手的重要原则
  一、力接原则
  在练习太极拳推手的过程中,一定要感知对方劲力变化和把自己的劲力施加给对方,这样就能有效通过力接点来实现的。
  因此,在劲力运行与转化过程中必须使力接点保持相对固定,同时使自己的劲力与对方的劲力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接触状态,也就是所谓的“沾、粘、连、随”,这样才能避免“顶、匾、丢、抗”现象的出现。
  也只有使自己的劲力与对方劲力保持连接并同步运行的状态下发劲,才能使借对方劲力进攻对方或反击对方成为可能,否则就根本谈不上“借劲”。
  二、中起原则
  我们知道,劲力转化点是劲力相互转换的地方,如果进攻一方在此处发劲,就不能产生借得对方劲力的效果,而防守一方也不容易即时转化进攻的劲力。
  这样双方就会出现僵持、顶牛的现象。也就是说,发劲的启动点不能在劲力的转换点处,而应该在劲力运行过程中的弧线上,这样才更有利于发劲的启动和运行。
  三、加速原则
  在推手过程中,双方力接点处的相对劲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抵消的。而双方力接点运行的'椭圆形轨迹的劲力是两人的合力,这个合力相对双方来说,方向是一致的、速度是相等的。
  也正是这个原因,只有进攻一方加快自己劲力原有速度,使自己的劲力超过合力速度,这样才能牵带对方的劲力并产生借力效果。
  四、偏向原则
  在推手过程中,双方力接点运行轨迹如果始终处在双方劲力的有效范围之内,并处于相对稳定的运行状态,彼此进攻和防守相对都比较容易。
  因此,一方如果想进攻另一方,就要在发劲的同时改变自己劲力的原来方向,借以使原来双方合力的运行方向也发生改变,并带动对方使其劲力方向发生相应变化,近逼或远离其重力中心线,使双方合力仍在自己的有效范围之内而脱离对方的劲力有效范围,打破原有的相对稳定状态,使防守一方难于化解进攻方的发劲,这样才能达到敌背我顺,进攻对方的目的。
  五、针对重心原则
  在太极推手过程中,无论是招法的远牵,还是劲力的近逼,都要针对对方的重心进行。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掤、捋、采、例等劲法,使力接点远离对方重力中心线。
  而采用挤、按、肘、靠等劲法使劲力近逼对方重心中心线,其出发点就是为了破坏对方重心的稳定性,使其身体失去平衡而招致失败。
三、太极拳推手练习的特点
  太极拳推手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将太极拳练好就一定要注重推手的练习,所以一定要了解推手的相关特点。
  一、相对掤劲
  两个人在练习推手的时候,各自都必须在自己的手臂与身体之间保持一种相对的掤劲,这样能有效防御对方劲力的作用。
  二、力接点的椭圆形轨迹与劲力转化点
  甲、乙两个人单搭手以后,就会存在一个双方的力接点。这个力接点在甲掤、乙捋的推手运行中可以形成一个立体的椭圆形轨迹。
  同时甲的掤劲(或乙的捋劲)在力接点的椭圆形轨迹上运行到某一特定的点便会转化成顺从对方劲力的随顺劲。这个劲力的转化点,即可视为掤劲(或捋劲)的力尽点,这些练习方式虽然比较复杂,但基本机理与上面所述相同。
  三、相对重力中心线
  两个人相持状态下,在身体外部都存在一条相对对方的重力中心线,即本人身体重力线在自己体外的投影。也可以在双方相持时,正面直对另一方所持掤劲的.地方表现为一点,通过此点双方重心相对距离最近。
  四、劲力的有效范围
  在太极推手过程中,由于双方相对面空间有限的原因,相持双方进攻和防守的招法即相对劲力的实施和变换都存在着一定局限性。也就是说,只有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甲、乙自身的劲力才能得以控制、转化或产生效应;或者使对方的劲力离开一定的范围之外,就可以使其失去作用,处于被动或失控状态。
  五、身体中心轴与力接点半径
  在太极推手过程中,甲、乙两个人手臂相搭就会产生一个力接点,为了保持向外的掤劲,各自手臂与身体之间就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
  那么各自身体中心轴与力接点之间就必须存在一定的距离。由于力接点可以视为掤劲弧线上的一点,因此身体中心轴与力接点的距离就可以看作是身体中心轴与力接点的半径。
四、太极拳推手的学习要领
  一、合拍
  对方向我发手时,我应按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的原则顺应其势,不丢不顶,接住彼手,引进使其落空,待其力尽,必有回意,我即可顺势而发。
  《打手歌》中说“引进落空合即出”的“合”字应该是指对方力尽我即发出的转化时刻,即合拍时刻。《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收即是放”也就是收到最后就是放,转化并不明显,但是要掌握这一时刻,才能顺势发出。
  二、牵动
  引进对方来手时如对方来手停止不前,对方重心稳定,我若发劲必然效果不佳,难将对方发出,我应牵动对方来手,使其重心前倾,对方必急回撤,我即顺势而发,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顺势而发,借用对方的力量将其重心带走,使其下盘不稳定,自然漏洞百出。
  三、骤发
  对方一有回意,我即以爆发力骤然发劲,如迅雷闪电,疾风骤雨,引发之间,合而为一,使对方在毫无思想准备下骤然被发出,不及走化。已故太极拳家顾留馨老师曾称赞扬澄甫先师推手是“动之至微,引之至长,发之至骤”,“凡身受之者未觉其动而已腾空跌出”。故牵动手法更能得到顺势借力的效果。
  四、寸劲
  向对方发动时,应以在极短之时间发出的最大之劲发之才能将对方发之致远,即所谓“寸劲”。这样就会使对方猝不及避,不易走化。
  五、劲整
  上述所发之寸劲亦应集周身之劲,所谓“周身一家”。《拳论》中也指出“发动须沉着松净,专注一方”;“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运劲如百炼纲,何坚不摧”。故如欲使发放效果最大,必须劲整。
  劲整,我们需要调整好全身的整体作用,使其协调。
  什么是太极推手
  推手是信息的`传递与反馈。推手双方是信息的载体。在信息输出与反馈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控制与反控制的精确度。
  所谓信息的传递,就是在于大家对于摸劲与听劲的学习和运用。
  通过信息往复传递达到了控制与反控制的目的。信息传递也分三个层次,低层次是皮肤知觉传递,中层次是气场感应传递,高层次是意念传递。
  太极推手一般采用均匀、缓和、有节奏的腹式呼吸,这有利于改善肺泡通气量,使呼吸深度加大。
  太极推手讲究蓄劲如开弓,发劲似放箭。采用吸足呼尽的呼吸方法,即节省能量消耗,又提高肺泡气体交换率,为细胞摄氧和用氧提供了方便。
  因此,练习太极推手能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另外,太极推手是中枢神经运动、呼吸运动和骨骼肌肉运动相结合的综合性运动。对改善血液循环、加强人体体质、提高韧带的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及祛病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太极推手的分类
  太极拳推手从运动形式上可分为定步推手和活步推手两种,目前创编的太极拳推手对练套路,将这两种形式有机融合,以柔克刚,手推运推,其运动形式表现为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而其基本功是训练掤、捋、挤、按的四正推手和训练采、挒、肘、靠的四隅推手。太极推手对练套路是吸取了各流派推手的精华而创编的,它具有传统性、科学性、健身性、技击性、观赏性、娱乐性,因而易于普及。
  太极推手各派形式诸多。如:推平圆、推立圆、单推手、双推手、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四正四隅推手、一进一退推手、三进两退推手、两进三退推手、大推手、烂踩花推手、散推手等等。
  如此之多的推手,乃为各派拳师在教拳过程中的创造,其目的有二,一是便于学者进门入道,二是显示传统内容之多。
五、太极拳的推手技巧
  一是“接劲”:
  二人轻轻双搭手,接点与脚相连,劲到脚下,要领是周身一家有棚劲,二力相等相黏,不顶不丢,全身五弓合一,内外合一,周身处处进入“战备”状态,但一定不是紧张僵硬,而是松柔有弹性,以静待动,静听对方消息。一有对方动的信息,立即随人而动。
  二是“随引”:
  对方如在一个点上出劲,我就随对方力的方向而走,注意是被推而随着走,不是主动走,但也不是完全被动,是被动中有主动,但这个主动不是乱动,一是主动随对方力走,二是主动给对方一点劲,这一点劲一定比对方力小,这就是黏劲,是黏着对方一同走。是与对方合成一体的“随”,这叫黏走,所以古人称之“走就是黏,黏就是走”,在黏走中适当给对方一点劲,就是“引”,让对方感到有东西可推,对方才能继续推进。引的目的是让对方身体向我倾斜使其后脚跟离地,叫拔根。
  三是“转化”:
  黏着对方,引其前进,但不能完全按对方力的方向引进,否则,引进落实,推中我的重心。在引的.过程中要稍微改变对方力的方向,让其偏离我的重心,而控制对方重心,这叫转化(也可叫拿)。转化的具体方法是,当对方拔根站立不稳时,随对方的推力而后收一侧胯,另一侧胯要有向前之意,同时转身,通过转把对方来力化掉,解除对我重心的威胁。
六、太极拳推手如何掌握其技巧
  一、舍其正中定横中
  常言说“人少横力”,特别在推手技击中,两人绷手相触,尽管周身含有弹力,两足前后分开时,其力均贯注于前后纵向,对方虽有横向之力,但横力总是要少于纵力的'。
  中心、重心,二点均在于纵,而进招引其离开支撑点,我舍其正面,击其横面,因对方力点不能集中合一,对方一旦离开其支撑点,身形自然倾斜,我从横面击之,对方即行跌出。
  如向对方进招“云手”,我右手由对方腋下向上旋臂翻掌捣住对方右肩,左掌按对方胯部,对方整个半侧身明显露出,并成麻花状,我当即正身发力,对方即行跌出,这是“舍正定横”的举例。
  可见,任何招式都不是无敌的,只要先洞悉对方的意图才是我们取胜的关键。
  二、进身欺人,应知人体之“三节”
  从整个人体来讲,头为梢节,腰为中节,足为根节,如对方三节被欺,对方即不能活便,更无法使招,而我则运转自如,左右逢源,对方处于背势,因此说,“制梢节”、“欺中节”、“盘根节”三法,是武式太极拳推手之绝技。
  “身、手、足,上下相随,以塌梢节、捋根节、堵中节,此为控制上肢两臂之法。制梢节、欺中节、盘根节是控制对方身手足上下三节之法”。
  如进身欺人,欺得越紧,对方整个身形越不能灵活运转,皆因对方处于背势,而我处于顺势。
  太极拳推手的技击思想
  太极拳实战中,不是双方力量的大小的较量,而是双方实战的较量,在实战中,要学会善于观察。
  第一胆气要壮
  在交手的时候,胆气就会深深的影响到最终的结局。事实上,从很多的历史经验中,我们能够发现对于交手,必须要胆气足。胆气壮,那么你自然能够占据先机,首先从思想上就处于了不败之地,然后你才能发挥出最好的状态。
  第二要善于审度形势
  二人交手,如同两军交锋之理,“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审度形势是重要的一环。
  在双方交战中,要善于运用太极拳的技巧,特别是巧劲,及时判断出对方的力量,制定出自己的作战计划。
  审度形势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辨明地势之远近、平夷险阻、广狭、生死。
  二是审度较技者的精神状态、体质强弱、动作是否灵活、发力是否浑厚。
  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战而胜之的策略。若两人相离很近,出手便能相接,要采用“近地宜速”之法,眼要看准,手要拨转,脚踏中门,束身而进,猛扑上去,或打或踢,以迅猛为尚。
  如果两个人相距比较远,应该缓解的行动,观察好形势,等到对方露出破绽,然后我方趁机扑上去。
七、太极拳推手技巧的修炼方法
  第一步:缓慢送劲阶段的轻轻送劲(轻推)修炼:
  一是“接劲”:
  二人轻轻双搭手,接点与脚相连,劲到脚下,要领是周身一家有棚劲,二力相等相黏,不顶不丢,全身五弓合一,内外合一,周身处处进入“战备”状态,但一定不是紧张僵硬,而是松柔有弹性,以静待动,静听对方消息。一有对方动的信息,立即随人而动。
  二是“随引”:
  对方如在一个点上出劲,我就随对方力的方向而走,注意是被推而随着走,不是主动走,但也不是完全被动,是被动中有主动,但这个主动不是乱动,一是主动随对方力走,二是主动给对方一点劲,这一点劲一定比对方力小,这就是黏劲,是黏着对方一同走。是与对方合成一体的“随”,这叫黏走,所以古人称之“走就是黏,黏就是走”,在黏走中适当给对方一点劲,就是“引”,让对方感到有东西可推,对方才能继续推进。引的目的是让对方身体向我倾斜使其后脚跟离地,叫拔根。
  三是“转化”:
  黏着对方,引其前进,但不能完全按对方力的方向引进,否则,引进落实,推中我的重心。在引的过程中要稍微改变对方力的方向,让其偏离我的重心,而控制对方重心,这叫转化(也可叫拿)。转化的具体方法是,当对方拔根站立不稳时,随对方的推力而后收一侧胯,另一侧胯要有向前之意,同时转身,通过转把对方来力化掉,解除对我重心的威胁。
  转化的基本功夫是腰胯转动灵活,两胯虚实分明,胯的转动像轴承加了油(开胯的功夫要在基本功修炼阶段完成)。
  转化的要领和技巧是:
  己一定不主动出力,用意不用力,用意是“彼不动,己不动,彼欲动,己先动”,先动是意识先动,随对方动向的意识而意动,意在对方先,目的`和作用是在被动中有主动,虽然是随其而动,动中有引,动中有变,通过转化,让对方来力,沿球形切线滑脱走空,此即“引进落空”,变被动为主动。化劲的最高要求是,对方自始至终摸不到我的重心。
  转化中不用力而能把人转空的原理,可以举一例子,一个平放的车轮,静止不动,人一推,车轮就转了,如果手不松开,甚至继续加力而脚不动步,人就会被车轮的转动而带倒扑空。
  这一现象中好像车轮把人带倒了,实际车轮自己是不会动的,是借用了人推才动起来而把人带空,是人自己用力而扑空了。推手中就要修炼被推的人像车轮一样,自己一点力不用而能把推人的人转化扑空。
  以上事例中还必须明白一个关键的问题,车轮有一个固定而灵活转动的轴,没有这个车轴不会出现上述效果的。所以推手练习中,被推的人也必须有个轴,这个轴就是中定,必须修炼出中定劲,才有中定。
  吴式拳的中定轴是在一只脚为支点的立轴上,是一个动态稳定,转动灵活的立轴,这个轴是虚灵顶劲,重心垂直于支点而形成的一个立轴,而且这个轴是随变化之势在两脚间转换的,关于中定轴的修炼,需要在练习推手前,从基本功和行拳中修炼出来。
  四是“发放”:
  发放的方法:
  上述当对方一个点出劲被转化落空时,顺势加“四两”劲即可把对方放出去了。发放是要发劲的,劲的大小自己掌握,劲小发的轻,劲大发的重。
  如果对方不是一个点出力,而是两只手同时加力,威胁被推者的重心,被推之人首先要自分阴阳,一个接点接劲黏住固定不动为阳,另一个接点随对方的推进而退为阴,是被推而退,周身协同转动,因为被推者自分阴阳,带动对方两点也分了阴阳,因而解除了对方两点同时进攻而难以站立的危局。这是两点接力的“随引”方法。接下来的转化发放等方法基本同一个点接力时的方法。
  当上述轻轻加力方法练习熟练以后,可以把劲力加重,进一步修炼接重力能接引化发的技能,方法基本同上。注意重力推也不可用僵硬的拙力推,是用松柔的有弹性的松沉劲推。
  之所以练习重推,是为了遇有大力,甚至僵硬的大力加身时,也能用松柔的松沉劲应对,发挥太极拳粘黏连随,随屈就伸,借力打力的特长。重推修炼到一定程度,还要返回来再练轻推,通过轻推练出用意不用力,顺随圆活,四两拨千斤的轻灵劲。
  最终练出像水一样的柔软而强大的流体势能,达到推手用重量、用意气的能量不用力量。
  发劲需要掌握的基本技巧:
  (1)发劲四要素:
  ①态势:要得势,即对方重心偏离支点成背势,我又中定稳固可顺势而发为得势。要打顺、打回、打僵、打浮、打虚、打两头,化中间。
  ②时间:要得机,即掌握最有利的一瞬间,即对方失重、后退、发呆、拔根、旧劲已断新劲未生等时机,适时发放,过早过迟均不可,叫得机。
  ③方向:对方易失衡的方向,即跌出的位置,也叫落点。
  ④着力点:能使对方重心偏离支点的接点。这也叫发点,③ ④条为发落点对即成功。
  (2)发劲的基本种类:
  ①长劲:送劲距离远,适用于发放,放人远而不伤人。
  ②短劲:出劲快速距离短,例如寸劲、弹抖劲、炸劲、震弹劲等,适用于击打,散手中运用,推手中一般不用,易伤人。
  ③直劲:方向不变直接发出。
  ④螺旋劲:旋转中发出。
  (3)发劲的方式:
  ①前发(迭翻):对方重心后仰,用前放法向前发放。
  ②侧发(拧裹):对方重心偏向一侧,向侧方横挒或螺旋发出。
  ③后发(背摔):对方前倾,重心欲超出支点,我可转身或撤步让位,向侧后放摔。
  (4)发劲的最高要求:
  一是发劲机会掌握的很精确,发劲不令人知,对方毫无反抗的机会,没感觉咋回事就出去了。
  二是化发同时。在化劲的同时,就把对方发出去了,非常顺随而不费劲。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